当前位置: 汉语查 法帖的意思 法帖造句

法帖造句


10字左右

  • 1、精镌刻,凡诸家法帖,镌石皆神肖。
  • 2、孤不度德量力帖传为晋古法帖
  • 3、如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
  • 4、尝画石竹,募勒人物,工篆刻,双钩法帖
  • 5、尝聚古今名迹刻寄畅园法帖十卷。
  • 6、笃学好古,凡法帖、名画,多能鉴定。
  • 7、法帖店,物色碑版文字。
  • 8、他能自写、自刻仿三希堂法帖挂屏。
  • 9、火影之鸣人忍法帖最新章节试阅。
  • 10、丛帖玉虹楼法帖等。

20字左右

  • 1、临行书,二王当然是不二法帖,通临了一遍,总感觉不得其法。
  • 2、书桌挺立,有闹钟、文房四宝,名家法帖之类的。
  • 3、师兄,这是掌门师伯的法帖,您以后多多保重,有缘,来日再见。
  • 4、此外他对碑刻书法艺术和法帖的流传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5、所以他同样将那些后人临摹的王羲之法帖奉为至宝以珍藏。

30字左右

  • 1、看了兰亭法帖后,心窃喜之,自也舞文弄墨,模仿起来,虽不像,倒也自得其乐。
  • 2、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广涉历代名碑法帖,精研汉碑,熔古铸今,以行隶名世。
  • 3、他曾临摹法帖多至万余幅,为寺庙、楼台馆所题写的匾额,也多至千余条。
  • 4、于书法,我是外行,却也数度前往观瞻,拜领千年法帖透出的魏晋风度。
  • 5、惠比寿可记得雪姬忍法帖里面那个酷酷的富士风雪绘,很有型,很给力。
  • 6、青石雕刻的法帖碑刻作品,是常家庄园石雕中最富特色的艺术品。
  • 7、自幼酷爱书法篆刻,数十年临池不辍,古今碑版法帖专心临摹,博观约取,自成一家。
  • 8、此外还观览了颜真卿、欧阳询的法帖,及收藏于道林寺欧阳询及沈传师的诗牌。
  • 9、从宋代开始,把前人着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
  • 10、要将古人法帖学到手,要靠临摹,而比临摹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读帖。

40字左右

  • 1、一书生死法帖,拘魂拿魄,阎王要你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铁面无私的阎罗王,公正明理,赏善罚恶。
  • 2、习惯晚饭后,翻捡摩挲王蘧常先生法帖书刊,或择糙纸羊毫,搦管迂行临习“蘧字”以消长夜。
  • 3、如果你用现在的羊毫笔去临习宋人以前的法帖,肯定很难奏效,即使临习也缺少古人的那种精神。
  • 4、从故宫的历代名碑法帖、西安碑林、山东孔庙碑林中吸取营养、熔铸各家、取精用宏,使自己的行草独具风格。
  • 5、“莲池书院法帖与涿州快雪堂法帖和正定秋碧堂法帖并称为燕赵三大法帖,那两种基本上没有原刻留存下来。
  • 6、自幼喜欢书法,软硬兼施,推崇傅青主、徐文长、杨维祯等,经常临习把玩的法帖有:龙门二十品、石门颂、蜀素帖等。
  • 7、一件好作品是“情”与“理”的结合,两者未曾偏废。对古代法帖的体会深度将决定表达的水准。
  • 8、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 9、莲池书院法帖与涿州快雪堂法帖和正定秋碧堂法帖并称为燕赵三大法帖,那两种基本上没有原刻留存下来。

50字左右

  • 1、刚上学的孩子每天得描一篇红模子;大一点的孩子每天用仿影写一篇大仿;中等以上的学生每天照着法帖临摹一篇大仿,三行小字。
  • 2、内外装修的富丽堂皇,殿外盆栽精致奇花异木无数,殿内雕梁画栋名人法帖陈列,当真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 3、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 4、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广涉历代名碑法帖,精研汉碑,熔古铸今,形成空灵、潇洒、堪称大家手笔的艺术功力,创行隶于世,开一代书风。

60字左右

  • 1、幸好,李磐的身上,有遮蔽法帖幻化的铠甲保护,没有受伤,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磐只有牢牢地护卫着自己的小白脸儿,拨打着可能袭击来的木杵。
  • 2、者姓氏,所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首列帝王诸书为一卷,次列篆隶为一卷,次列正书为四卷,次列行书为六卷,次列草书为七卷,末列分书为一卷,后附制诰。
  • 3、整体格调便显得清素的房间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墨龙血磨;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70字左右

  • 1、爸爸一番话使我醒悟过来。是啊,一块玉,本来很洁白,却被我画上了瑕疵。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法帖子耽误任何事,用我的行动打磨掉了瑕疵,使其成为一块美玉。

词语解释

法帖[ fǎ tiè ]

1.名家书法的范本。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法帖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