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遗风的意思 遗风造句

遗风造句


10字左右

  • 1、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 2、体罚是野蛮的文化的遗风遗俗。
  • 3、外不驰骤,内不束缚,具有汉碑遗风
  • 4、寂寞皆贤圣,遗风更渺茫。
  • 5、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
  • 6、追奔电,逐遗风
  • 7、追奔电,逐遗风,风流八极,万里壹息。
  • 8、它继承了巴渝舞的遗风
  • 9、奢香驿道今犹在,索玛遗风自古留。
  • 10、遗风旧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20字左右

  • 1、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大有关羽单刀赴会的遗风
  • 2、以信立身,传承古国遗风;以诚处世,光大华夏美德。
  • 3、路遗风神采飞扬,逸兴横飞的一番高谈阔论。
  • 4、承先辈嘉言遗风,抚今思昔;继前贤懿德亮节,慎终追远。
  • 5、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余烈,事极江右。
  • 6、如今,淮阳人秉承先民的遗风,借水行舟,打造生态“水都”。
  • 7、借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宏敦煌也遗风
  • 8、头戴面具,装神弄鬼,是上古文明的遗风
  • 9、这里当然要赞一下田苏,颇有坐怀不乱的遗风
  • 10、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30字左右

  • 1、唐朝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大有蜀汉关羽应鲁肃之约单刀赴会的遗风
  • 2、书擅各体,以行书为长,笔致遒劲,端庄稳健,丰肌秀骨,气宇轩朗,颇具晋唐遗风
  • 3、赵子轩对于这小子的上古遗风无语,没事学什么君子之交淡若水,你又不是君子。
  • 4、所以他们原封不动地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摔跤手的遗风,重现了“古典式摔跤”。
  • 5、大约丰俗敦行尚义,务本力穑,敬士礼贤,乐输急公,犹有先王之遗风焉。
  • 6、夫晋室虽已衰卑陵寝,然百年称霸,根底深厚,遗风余烈,泽被深远。
  • 7、嗯,像你们的父辈,有着他们的遗风、豪迈正气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 8、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 9、突然不知道从哪儿飘来阵阵琴声,时而嘈如急雨,似万马奔腾,遗风余烈。
  • 10、记者昨天从淮海街道获悉,继酒文化、食文化后,这已是今年第四次“遗风余韵”公共展出。

40字左右

  • 1、“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 2、尤以草书见长,龙翔凤舞,参差错落,甚有徐渭“舞秃管如丈八蛇矛”的遗风,绰约之中不失缜密的节奏。
  • 3、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促脚步,闽西客家的宗法制遗风遭遇急风骤雨的冲击和荡涤。
  • 4、于海东之使,礼遇尤厚……高丽乃箕子胥余之邦,上有常尊,下有等衰,实存先生之遗风焉。
  • 5、何蔑弃典文,幽沈仁义,游辞浮说,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余俗,至今为患。
  • 6、历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形成了齐鲁大地古朴、历史遗风的壮丽画卷。
  • 7、后来,朱次琦在赴山西任知县前后扶危济困,匡济时艰,治学论世主张通经致用,都是承袭父亲遗风
  • 8、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中家长制遗风和好人主义实际上支配着党内生活,“习非成是”演变为习惯法。
  • 9、钱红丽,这位安徽方阵知名女作家,其人其文,有桐城遗风、徽腔流韵,清丽中见孤冷,烬余下显微暖。
  • 10、镜中的她,俏丽的脸颊下有着一丝忧伤,骨朵不在鲜艳亮丽了,凋谢的花朵儿,被遗风吹的满地都是。

50字左右

  • 1、他四处打探,只说师傅喜着白衣,儒雅风流,智深若海,才比天高,宽厚仁慈,幽默风趣,但这些都是王遗风仅在叶凡面前方会表露之面。
  • 2、至今,在书堂山街道,稻香泉涌、双枫夹道、读书台址、洗笔泉池、桧柏连株、欧阳阁峙、太子围圩、玉案摊书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
  • 3、狭促而没有窗户的英语教室折射出苏联式体系留下的遗风,这种体制没有教给运动员退役后赖以谋生的技能。
  • 4、不再,混战开始,谁强梁了想打谁就打谁,理由可以随便找,进入春秋无义战时空,就像秦始皇,只要他认为你有错,就打你灭你,遗风仍在。
  • 5、受到南少林尚武之风的熏陶,泉州不但出现了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林兴珠、陈化成等一大批名将,其遗风还渗透到民间习俗之中。
  • 6、但排屋的遗风犹存,那屋脊上的琉璃瓦雕饰,门前的大红立柱,以及粉墙青瓦,飞檐斗拱,在夕晖的照耀下,是那么的古朴而庄重。
  • 7、充满江户遗风的皇居外苑及二重桥,游客们可在外苑拍照留念,虽历史沈浮,但绿阴簇拥、城墙与护城河围绕的皇居,往昔风貌依旧。
  • 8、过去若干年,人们对“游街示众”已经颇多反省,原本以为它寿终正寝了,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今天看来仍然有其遗风余韵。
  • 9、深受楚文化影响和屈原遗风熏陶的湖湘文化,无疑会影响湖南人的乡土之恋、故国之思,无疑会为屈原的伟大诗篇和动人事迹所感动。
  • 10、“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一走进何子渊的故居光裕庐,主人非凡的身世和耕读传家的遗风即扑面而来。

60字左右

  • 1、上身还是遗风为遗梦买的那件紫色的夏式卫衣,下身是天蓝色的宽大裤,依旧梳着华式发型,整个妆梳简直就和遗风为遗梦买衣服时的场景一样。
  • 2、白秀城,一代名将白起后人,心持翠华真经孤身闯绝域,是否能承战神遗风,是否能于绝域之中逢凶化吉,且看一代战神秀城之名将遗风,绝域纵横。
  • 3、现在,这些“后人”们,搞集资,建网站,梦想传送“唐宋遗风”,问题是,他们本身缺少足够的文化支撑,只能让这样的文化活动传递出强烈文化腐气。
  • 4、在千年漂泊中形成的客家文化,一直禀承着浓厚的“寻根意识”,在陌生的异地坚守着自已的文化同一性,拒绝被同化和消融,保留着浓厚的中原遗风
  • 5、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地方政府醉心于名人和古迹的遗风余韵之中,而置关乎民生的大事于不顾,势必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民众的向心力。
  • 6、图为上戏皮影表演班的学生在指导小朋友操作皮影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遗风余韵”皮影赏析专场,日前在淮海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 7、秦牧这番言论,在他们看来,不但直切要害,关键是他这种敢向最高领导开炮的精神,正是读书人应的品质,是魏征、海瑞等诤臣的傲骨遗风啊!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 8、地方政府醉心于名人和古迹的遗风余韵,热衷于用有限的资金进行“名人故里”的豪赌,而置关乎民生的大事于不顾,使公共决策走向了极端。
  • 9、在千年漂泊中形成的客家文化,一直禀承着浓厚的寻根意识,在陌生的异地坚守着自已的文化同一性,拒绝被同化和消融,保留着浓厚的中原遗风
  • 10、走进去可以看到三墩岩滩天然的玄武石画廊,大汉丝路古港遗风,藏着小蟹小虾的红树林,富有诗情画意的淡水湖泊,见证两千年文明昌盛的汉砖瓦片。

70字左右

  • 1、自她幼时所沾染的前朝遗风,到其稍大的灿烂霞光,和她中年时浓重渲染的笔墨时光,老年时的寂寂心声,这一切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都将化作经年里泛黄的点点滴滴,供灵魂回味。
  • 2、且说现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咿呀好听的吴侬软语、生动有趣的京片子、承载上古遗风的悠悠粤韵……哪一个不是独具特色?再说古时,含蓄委婉的话语,句句曲回宛转。
  • 3、屈子求索,忧国忧民;太白遗风,万象胸襟;子美诗史,悲天悯人;商隐幽涩,光怪陆离;苏子赤壁,大江东去……??诗歌的国度有这样的一群才子,他们或忧患,或豪气,或悲悯,均感天动地。
  • 4、现在的人都很喜欢端午节:龙舟上急促的鼓点,打着振奋人心的节奏;荷叶里喷香的粽子,飘散着一种沁人的糯米香;颈项上精美的香囊,一针一线精湛的绣工,沉淀了古韵遗风的沉香。
  • 5、我是祖国的儿子,是炎黄的子孙。我的血液奔腾着长江的热烈,我的躯体依仗着昆仑的逶迤,我的思想继承着三皇五帝的遗风。我一直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
  • 6、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回忆的朦胧。梁文道 
  • 7、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回忆的朦胧。梁文道
  • 8、对于继承千古遗风,很多人恐怕是择恶而弃善了,好的风气没有得到发扬,坏毛病竟是一出接着一出在现实演试,中国人看惯了电视剧便把现实和电视剧剧情联系到了一起。

80字左右

  • 1、你从仓颉的传说中走来,描绘着龟壳上古拙的彩饰,吟诵着周原青花瓷上争鸣的百家,镌刻在西安碑林上的汉唐遗风,洋溢在颜筋柳骨的墨香中,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你,就是中国汉字。
  • 2、第三站,我们探访洋泾的老建筑博山路202弄4号的洋泾农业银行营业所。该楼建于民国,水砖墙,泥塑花纹,门头窗顶、山头曲线流畅,有圆明园式遗风与当时上海租界内里弄建筑相仿。
  • 3、湘湖有八千年的文明历史,它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值得我们世代后人传承。2月10号上午9点,我们在湘湖下孙文化村宗祠里学习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如正衣冠、拜师礼、青砖写字、映雪遗风
  • 4、上承贞观遗风,下启开元盛世,玄宗原本不失为一代明主,他究竟为何葬送了大唐的盛世风华?只因沉醉于美色歌舞,华清池的缕缕薄雾让他看不见大唐原本应有的美好前景,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大祸。
  • 5、大约有十分钟快艇把我们带到了龙山岛,它位于千岛湖的中心湖区,算是千岛湖中小的岛山岛了,我们上了岛,岛上到处是茂密的树林,空气格外新鲜,岛上我们观看了半亩方塘,石峡书院,海瑞遗风等人文古迹。
  • 6、走进了内部我们便看见了,中华茶道馆的楼层分布,一楼:茶之源,二楼:茶禅一味,三楼:中华民俗,四楼:大唐遗风,五楼:两宋雅趣,六楼:明清茶道,七楼:湄江茶韵,八楼:海峡茶道,九楼:茶和天下,十楼:贵州茶香。
  • 7、文庙以大成殿为主体,以晋谒通道为轴线布局对称,气势恢宏,尽展辽金遗风和明清特色。这座蕴含着无尽绵绵的历史文化的庙宇,依旧那么璀璨,见证了桐城绵延、沧桑而又源远流长的历史
  • 8、我的父亲一个初中毕业生,尽管学历不是很高,可读书那会儿成绩特好,由于家庭的贫困所以中途就辍学了,可如今依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着才子遗风,我为自己有着这样的一个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 9、直至今日,当日韩以其独特优美的民族服饰自豪时,当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信奉着自己的斑斓锦绣的服装时,唯有汉族,在民族大家庭的合影里,一身西装,一身旗袍,不尴不尬,谁还记得千年前汉唐遗风

90字左右

  • 1、在美国的那几年,坐过好多次火车,在爱奥华城读书的那一年,常坐火车去看刘鎏和孙璐。美国是汽车王国,火车并不考究。去芝加哥的老式火车颇有十九世纪遗风,坐起来实在不大舒服,但沿途的风景却看之不倦。余光中
  • 2、泉州的风景人文,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泉州,在这些文化的熏陶下,相信会变得更好,会领导我们走向更宽广的领域,把泉州文化传到世界各地!
  • 3、昭君出嫁后汉朝是和平了,可她放弃了一生的最爱,谁来为此买单;谁曾想过文成公主入藏后是否会水土不服或思乡念亲;李清照虽留于丹青,但晚年丧夫离国的痛谁人能懂;武则天虽创贞观遗风,但却遭历史的流言评论。
  • 4、在美国的那几年,坐过好多次火车,在爱奥华城读书的那一年,常坐火车去看刘鎏和孙璐。美国是汽车王国,火车并不考究。去芝加哥的老式火车颇有十九世纪遗风,坐起来实在不大舒服,但沿途的风景却看之不倦。余光中 
  • 5、江山易代,岁月悠悠。作为民族生存的依托,城墙凛然矗立并逶迤蜿蜒成神州大地的主动脉,涌动着血色的遗风古韵,在铭记与忘记的边缘搏动。它昭示着远古文化的璀璨,熔铸着战时的腥风血雨,也呼唤着现代精神的崛起。
  • 6、开场各院飞扬的彩旗由男生高擎在舞台上猎猎迎风,大气磅礴的诗歌朗诵、优美舞蹈诠释的甲骨遗风、夺人心魂的扇舞古筝、音乐学院的交响和鸣……安师风华尽显于此,万众齐聚,我躬逢盛会,欢欣雀跃不能自已。
  • 7、从悠久的年代走来,从洪荒的远古走来,从刀耕火种的岁月走来,从连枷声从击壤歌的执着、悲怆中走来,带着尧舜禹淳厚遗风的这群庄稼汉们,在北方这块发烫的土地上演绎出千百年苦难和辛酸、勤劳与智慧的黄土文化。
  • 8、恰逢振兴之时代,适遇改革之新风。宜齐心促故土以兴盛,当竭力助寺河以风行。宏图大略,托于先人之指引;脚踏实地,留待后人以践行。为学子当求知以不倦,正求学当立志承遗风。今骋游寺河以为赋,后学业有成以兴城。
  • 9、梅州,一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却依旧散发着中原古韵芳香的城市,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 10、梅州,一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却依旧散发着中原古韵芳香的城市,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100字左右

  • 1、抽屉里早已泛黄的照片,究竟留下的是美好,还是忧伤,无奈一笑,我只能任自己的回忆留在寂寞的空间里,任凭想象,肆意的流荡,疯狂的侵蚀,任凭情绪冲动,风刮大地,青苔尽显忧瑟,鹧鸪峰回千转,道不尽思念,望不尽天涯,幸福随遗风飞逝,究竟是谁惹了尘埃,留下一层深深的寂寞!
  • 2、来到黔东南,你回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朞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
  • 3、虽然,这里不是历史悠久的古都名城,没有南国的热闹繁华,没有南国的温润细美,更没有南国的富饶秀丽,但这里有挺拔巍峨的祁连山,有承载着历史沧桑的黑河水,有勤劳朴实、干劲十足的领头人,更有战天斗地,薪火相传的古甘州遗风

词语解释

遗风[ yí fēng ]

1.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

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淮南子·原道训》

遗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