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红血球的意思 红血球造句

红血球造句


10字左右

  • 1、红血球血沉率韦斯特格伦检测管
  • 2、镰刀型红血球疾病
  • 3、红血球将氧气运送到全身。
  • 4、纯粹性红血球再生不良
  • 5、红血球有核,并含血红素。
  • 6、又称红血球,为末梢血有形成分之一。

20字左右

  • 1、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气输送到全身能力。
  • 2、有些人的血清能引起别人的红血球的凝集。
  • 3、疟原虫在肝脏和随后在被感染者的红血球中迅速繁殖。
  • 4、红血球也可在与血清孵育之前当做一种蛋白水解酶来处理。

30字左右

  • 1、当红血球里没有足够的血红蛋白时,氧气则无法到达身体各个部位。
  • 2、从血球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病人的红血球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 3、这一状况导致红血球存活朞缩短,继而发生贫血,通常称之为镰状细胞贫血。
  • 4、广东住血线虫是全世界引起嗜伊红血球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因。
  • 5、红血球含有大量的血红素,这种蛋白质能和氧气结合并是血液呈现出红色。
  • 6、心脏是含有红血球的一个薄壁管,位于胚体头部腹面,且与中脑平行。
  • 7、铁质构成红血球的一部分,而红血球则在血液中负责输送氧气。
  • 8、黏病毒能与红血球表面的黏蛋白起作用,有的还能使红血球凝聚。
  • 9、血液:可使白血球、红血球、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增多,球蛋白增加,血凝固时间缩短。
  • 10、梦想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

40字左右

  • 1、成红细胞,红血球母细胞:一种有核细胞,通常仅能在骨髓中发现并能够发展成为红血球
  • 2、充满了红血球的脾脏会导致脾脏肿大,而红血球的破坏释出血红素与血铁质,导致胆红素上升以及黄胆。
  • 3、当你患贫血症的时候你的身体没有足够的红血球,或你的红血球不含足够的血红蛋白。
  • 4、尼克酸能维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有利于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和保护皮肤。
  • 5、镰状细胞病的特征是红血球形状发生突变,由平滑的圆圈形状改变为新月形或半月形。
  • 6、身边,不断有一些形状奇特的伙伴掠过,根据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我认出了扁圆的红血球和个头大大的白血球。

50字左右

  • 1、如不用有效药物给予及时治疗,疟疾可通过感染和摧毁红血球以及阻塞将血液输送到大脑或其它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引起死亡。
  • 2、在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三个实验来澄清上述的假说。我们首先观察活化的吞噬细胞株U937细胞对红血球的吞噬作用。
  • 3、人体每分钟汰旧换新3亿5000万颗红血球细胞,我们知道一定有多产的干细胞在工作,才能如此快速地再生组织。
  • 4、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的能力,更严重的是烟草把肺熏黑了,吸烟更是肺癌的主要发病因素。

60字左右

  • 1、把病人自身无红血球浓缩的血小板与先辈有钙和凝血酶细胞结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直接喷射在局部烧伤位置的治疗方法。
  • 2、植物本无血液,何以有血型之分呢?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可知,人类血型指的是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膜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型。

80字左右

  • 1、有一些城市,只因你曾经在那里留下些许记忆,它就会一直依依停驻在你的血脉里,像红血球一样,为你输送一点浪漫的氧气。你随岁月老去,而它仍然新鲜,在记忆中妖娆变幻着各种姿色。吴淡如 
  • 2、有一些城市,只因你曾经在那里留下些许记忆,它就会一直依依停驻在你的血脉里,像红血球一样,为你输送一点浪漫的氧气。你随岁月老去,而它仍然新鲜,在记忆中妖娆变幻着各种姿色。吴淡如
  • 3、在自然界中,通过根部的半透膜,在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把食盐和浓盐水撒在新鲜的蔬菜上,菜里的水分就会渗透出来;在人体血浆和红血球之间、组织液和细胞之间水分的交换等现象,这都是渗透现象。
  • 4、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的能力。
  • 5、如果没有了捷运,没有了这些脉络,活在一个精准而忙碌的城市该会是如何孤独的啊!在林立的高楼间,便捷的网络让红血球们取得、交换了氧气,也令台北成了一个可爱的生气蓬勃城市。

词语解释

红血球[ hóng xuè qiú ]

1.红血细胞。血球的一种。比白血球小,红色,无细胞核,含血红蛋白,产生于红骨髓中。健康人每一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450万--500万个。其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各组织,并把二氧化碳带到肺泡内

红血球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