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秀女的意思 秀女造句

秀女造句


10字左右

  • 1、距秀女潭不远有一处开阔地。
  • 2、其四,万山清秀飘逸,美如秀女
  • 3、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 4、当王妃的可能更是比秀女大许多。
  • 5、小麦变黄了,秀女也下床了。
  • 6、秀女聆听叮咚语,徘徊月下意迟迟。
  • 7、一旁的石秀女向顾客解释。
  • 8、中秋节后,甄选各地秀女入宫。
  • 9、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
  • 10、乡亲们得救了,秀女却不见了。

20字左右

  • 1、秀女思乡成疾,他亲手做了一盏琉璃灯,送给对方排解乡愁。
  • 2、这日册封凤秀女为妃,两宫太后隆恩懿旨,赏号慧妃。
  • 3、秀女不一定都能当妃子,但妃子一般由秀女熬出来的。
  • 4、在她16岁那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
  • 5、昭君作为秀女入宫,因不愿贿赂画师而被丑化,无缘被皇宠幸。
  • 6、这且慢表,单说清宫挑选秀女,不限年例。
  • 7、既是这样,这位女侠也和红秀女一样,也要哭断肝肠。
  • 8、区内有挺拔俊美的少女峰、玉女峰、秀女峰、春女峰、参女峰。
  • 9、她被选为秀女,自此一入皇门深似海,彼此再也无法相见。
  • 10、来生,让我们来世为人,生死相依。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秀女

30字左右

  • 1、教养坊本为各州郡为天子选美,而置下的民间秀女教养之所在。
  • 2、当应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走下骡车后,先由户部司官维持秩序,再由太监引入宫中。
  • 3、作为将军的女儿、八皇子的内妹,若曦衣食无忧,却也需要通过选秀女入宫侍奉天子。
  • 4、决云:去势如秀女之形,动看如虎狼之心,去者要轻,动者要灵,打者要沉。
  • 5、我为人君,你为秀女。你玲珑摇翠,步步莲花。自相逢,你说。终日盼君鸾驾,赏我貌美如花。
  • 6、帝都选拔秀女,你惆怅了数个夜晚,无奈还是登上了那艘雕花刻凤的不归船。

40字左右

  • 1、这三个道人下山之后,星夜而行,行步如飞,不一夜工夫,便来到了洪家庄上,来叫门,庒民报于红秀女
  • 2、他更为得意,索性穿梭在秀女间,轻佻地用折扇微挑那些女子的下巴,还一个劲地评头品足:“腰细如柳……”。
  • 3、萧皇后于是派人飞马送回一封信,交代留守宫中的两位陈嫔在近日落成挑选秀女的事情。
  • 4、芷妍跑进了秀女宫,进了房门,慕容汐放下禅子,看芷妍满头大汗,便连忙倒了杯茶水,说:“哎呦,小主,怎么满头大汗,”。
  • 5、从故事内容来看,两部戏都讲到了选秀女的事情,而且“巧合”的是选出的秀女都被“安置”在同一个地方。
  • 6、她就如同掩口一笑的山寨秀女,懂得生活,珍惜生命,还有这着绝不可以追逐名利的品格!
  • 7、这里应该是宫城最北边的圆璧城,再往后应该是曜仪城与后宫,新选的秀女应该住在后宫。
  • 8、溪水飞珠溅玉般注入深两丈有余的潭中,潭边绿树黛峰,倒映水中,周围红色石英砂岩,似娴静的秀女,伫立观望。
  • 9、她作为秀女入宫时,画师嫉妒她的美貌,给她精致的画像上添了一笔,顿时变得令人生厌。

50字左右

  • 1、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
  • 2、顺着他们的手指望去,只见对面江岸有座新建的大厦,通体雪白,犹如身着素衣的秀女,伫立于江畔,翘首以望归帆。
  • 3、花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原来是一位秀女,能秀出栩栩如生的绣品,只要她的绣品一亮相就会有蜜蜂来采蜜,蝴蝶来采花粉。
  • 4、在那里,我看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丑陋的秀女老照片、装饰精美的小橘灯、历史悠久的茶壶、陶器、美丽的衣服和王羲之精美的书法。
  • 5、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
  • 6、“五水共治”后的壶源江,江水清澈;整修一新的大洑堰,成了俊男秀女拍照晒幸福的好地方,还成为浦江的天然游泳池。
  • 7、河北省沧州市沧县薛官屯乡东秀女小学21李齐佳我家有一只小狗,它一身灰色的毛,妈妈给它起个名字叫小灰儿。
  • 8、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一观点,因为在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建制度中秀女选拔的不满和控诉。
  • 9、干泰朞间看自己母亲的气运,淡淡的皇命之气也比以往浓郁充实了许多,母以子贵,干泰气运大进,妍月秀女自然也身受影响。
  • 10、从南北通向的大路拐进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小路,路两侧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松树四季常青,紫薇如古代的秀女,妩媚多姿。

60字左右

  • 1、凡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 2、其实又何必让莫小飞开口呢,看到银票,听到莫小飞所提选秀女之事,杜挽月已经联想到一块儿,失去了对感情的信心,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 3、偏膝下只有一女,难道我王家就无旺盛之朞了吗?近来,皇宫又再选秀女,我王家只有君儿这一女,实为不忍,但皇命大于天不可不服,实在有负于君儿啊。
  • 4、女主人公瓜尔佳月珍因为受到爱情的打击,无奈之下进了宫,又受到其它秀女的欺负,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只好一直往上怕,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 5、史中红颜疑祸水,只愿同枝平凡人。其实,你的美貌注定了你此生的不凡,初长成的你,在深闺中也未有几人得识,进宫选秀女,霎时间你已伴在开元盛世唐玄宗旁。
  • 6、这些女子却是朱罡烈从清平国王宫掠来的秀女,姿色秀丽,朱胖子虽然对这些女孩有点想法,却不强迫,每位秀女给了百两银子,这场歌舞过后,便各自遣送回家。
  • 7、在商议中,红秀女又受到了启发,认为第一晚上官兵因为在阵上吃了亏,象柳升又那样久经战场临危方寸不乱的人,肯定这第一晚上是有防备的。
  • 8、来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你为落花我为秀女,你为青石我为月牙,你为强人我为骏马,携手共赏烟花共渡殷殷韶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0字左右

  • 1、在夺目的春天中,打着伞,站在那座熟悉的石桥上,纷雨洒落,吹起不知哪家秀女的丝发。烟色朦胧,俯下看,边围的篱笆上冒出那可爱的春笋。倔强的生长着,然后成为一棵竹。
  • 2、八年中,我看到多少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谢,只是这迷楼中的秀女一年年还如潮水涌进来,但结局都是如此,高墙幽禁了多少美好,只是我们都没有见过隋炀帝一面。
  • 3、翌日,干泰在秀女的带领下走出皇宫门口,一早就有宗人府的车驾在此等候,第一次开具了信据证明,往后再往来出示证明,就可以往来宗人府与皇宫了,干泰也第一次去了太学。
  • 4、每三年都有新的秀女进宫,每三年都有死去的妃子被送出宫,每年都有无数的新人受宠,每一年都有无数的旧人失宠,每一天都有女人在嘤嘤哭泣,每一天都有女人默默无言的叹息。
  • 5、秀女俊郎即兴表演的双人舞啊,传递着心有灵犀的默契!酒酣耳热之际,我们忘了今夕何夕,那份淋漓的率真,那份久违的无拘无束,仿佛重又回到那时花开的单纯美丽。
  • 6、可是大汉王朝武帝金戈铁马的豪气干云早已化作云烟,消散在漫漫历史长河。元帝的后宫中,佳丽三千,夜夜笙歌;朝纲废驰,奸佞当道,谗言如流。于是,一旨皇恩,秀女如云。
  • 7、春天,有的花儿还是花骨朵儿,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特意把肚子鼓的圆滚滚的;有的才开了几片花瓣,像一位位正沉睡在美梦中的秀女;已经全部开了的,好像在炫耀着自己。

80字左右

  • 1、在储秀宫门前,我们看到了当时秀女睡过的床,这些秀女当中,就有后来的慈禧太后。在珍宝馆里,我们见到了故宫里的从多宝物,其中有皇上的玉玺、龙袍、龙冠。各种珍奇异宝琳琅满目,不计其数。
  • 2、公元前54年,她才华横溢本为秀女却因不肯贿赂画师沦为婢女,原以为最终老死深宫,哪知恰逢匈奴再次请求和亲,即便知道匈奴乃苦寒之地,哇凉之所但依旧毅然决定请求出塞和亲。
  • 3、密密的雪松像巍峨的宝塔,郁郁葱葱的龙抓槐像一片绿色的云海,婀娜多姿的柳树像俏丽的小姑娘在这几十种数木中,我最喜欢的是秀丽挺拔的桂花树,她像一个养深闺中的秀女,含蓄,不张扬。

90字左右

  • 1、台面上的谈话多少可听出各人心境,而女子们的姿态神情也一样可看出她们真实的想法。譬如,有的秀女言语很利落,手心却捏着帕子;有的言语很谨慎,可耳根却有点红。前者畏惧说的是实话,后者伪作沉稳说的却是虚话。周梦 
  • 2、当时的外婆,并不苍老,宽松的白衣配上绣花的小鞋,提着竹篮,在芦苇中穿梭,犹如古代秀女,青丝玉衣,伴娇羞的面颊,在花草中一枝独秀,芬芳迷人,时而采下一片叶,或是折下一枝花,或是腰间,或插头做发饰,优雅而不失清纯。
  • 3、台面上的谈话多少可听出各人心境,而女子们的姿态神情也一样可看出她们真实的想法。譬如,有的秀女言语很利落,手心却捏着帕子;有的言语很谨慎,可耳根却有点红。前者畏惧说的是实话,后者伪作沉稳说的却是虚话。周梦

100字左右

  • 1、它们含苞待放,娇翠欲滴,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立在水中央,被莲叶簇拥着,若隐若现;另外几株已微微绽放的荷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静静地等待盛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株已经完全盛开的荷花,粉粉的,嫩嫩的,好像初嫁的闺中秀女

词语解释

秀女[ xiù nǚ ]

1.清制,于旗属女子年十四而合条件者,每三年挑选一次,由八旗都统造册,送户部奏请引阅,以备妃嫔之选,或指配近支宗室,谓之“秀女”

秀女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