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脊梁
liáng

脊梁


拼音 jǐ liáng

简拼 JL

词语解释

脊梁[ jǐ liáng ]

1.〈方〉:脊背

脊梁骨。

back;


引证解释

1.脊背。其骨为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如屋之有梁,故称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你心里把褐衲袄脊梁上披,强似着紫朝衣。”

《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取过丹詔,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

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三章:“有人怕光膀子麦芒扎肉,他不在乎,那古铜色的脊梁上好似刷了一层桐油闪着亮。”

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意志、胆量和节操

《朱子语类》卷五二:“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方得。”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一个人只要有条脊梁,有点血性,今天就再也不会想到向夫差作这样没骨头的事。”

3.比喻中坚骨干力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国语辞典

1.脊柱。因居于全身骨骼的主干,彷如房屋的梁柱一般,故称为“脊梁”

《水浒传·第一回》:“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


网络解释

1.脊梁

脊梁》是中共广东省纪委宣传部、广东龙达影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金韬执导,任程伟、刘小锋、茹萍、赵恒煊、张延、唐国强、李幼斌、张晶晶等主演都市反腐题材剧。

该剧讲述了新上任的丰州市委书记梁嘉南在上级党委的指示下,和纪委同志们亮起反腐利剑,顶住巨大压力,揪出腐败集团幕后黑手的故事。

2.脊梁 (汉语词语)

脊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ǐ liang,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有记载:“你心里把褐衲袄脊梁上披,强似着紫朝衣。”


英语翻译 backbone, spine

法语翻译 échine, dos, colonne vertébrale

德语翻译 Rückgrat, Wirbelsäule (S, Med)​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脊梁造句

  • 1、我一想到昨天开车差点冲进河里,脊梁骨不由得产生一阵凉意,叫人不寒而栗。
  • 2、作为中国人,就要竖起脊梁,干出个样子来,绝不能低三下四、丧权辱国。
  • 3、烈日把他黑黝黝的脊梁晒得似乎要冒出油来。
  • 4、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祖国不屈的脊梁
  • 5、锻造终身奋斗的铁脊梁,练就接续奋斗的硬本领,保持不懈奋斗的精气神。
  • 6、山峰像英雄的脊梁,几千年的风雨冲刷依然坚韧顽强,山峰像诗人的眼眸,深情的凝望每一轮日出,山峰像老人的掌纹,一纵一横都饱含时代的沧桑。
  • 7、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 8、他们不愧为祖国的脊梁,人民的骄傲。
  • 9、因为长大,我们成为了你。父亲,你永远永远是我心中的偶像。所以,我们把父亲称为是背我前行的铁脊梁
  • 10、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
  • 11、啊,长城,你在中原大地挺起你坚强的脊梁
  • 12、脊梁压弯了,依然屹立;头发变白了,青春几许;皱纹添几行,播种爱的籽粒;面颊沧桑了,只见笑意;激情淡了,却博爱无比。父亲节,祝父亲们节日快乐!
  • 13、丹青妙手,勾勒不出坚挺的脊梁;文学泰斗,刻画不出不屈的臂膀;海纳百川,包罗不尽父母的关爱;引吭高歌,唱不完儿女感恩的心态。无尽的关怀,从小到大一如既往;无休的爱,默默付出源远流长。爱根植在孩子的心上,祝愿父母生日快乐,永远幸福安康!
  • 14、七七为极,七七四十九是苦难的轮回。九九为尊,九九八十一是辉煌的历程。七七事变,八年抗战,民族脊梁高高挺起,八一军旗熠熠生辉。中国,好样的!
  • 15、想起上次开车差点翻沟里的事,我就后脊梁冒冷汗,有些不寒而栗。
  • 16、山如脊梁,支撑起一个信念的天堂。
  • 17、巍峨的高山是她坚挺的脊梁
  • 18、父爱是太阳,即便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我也能感触到他的光辉;父爱是高山,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也激励我挺直脊梁;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 19、警钟长鸣震海天,醒我春梦忆当年。惨痛教训不可忘,历史犹留血泪斑。九一八纪念日,勿忘国耻,以史为镜,警示我们:人有脊梁鬼不欺,家国强盛保和平!
  • 20、南湖汤汤入画舫,号角一呼谱华章。华夏儿女应天响,铮铮铁骨龙脊梁。血雨腥风何所惧,开天辟地新东方。七一佳节翻旧史,继往开来更辉煌!
脊梁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