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绝句
jué

绝句


拼音 jué jù

简拼 JJ
五笔 XQQK

词语解释

绝句[ jué jù ]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引证解释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下》:“﹝开元﹞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杨瑒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朱子语类》卷五二:“伊川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於‘心’字絶句。”


国语辞典

1.一种近体诗。每首四句而合平仄格律的诗。分每句五个字的五言绝句,及每句七个字的七言绝句两种


网络解释

1.绝句 (传统诗歌体裁)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英语翻译 quatrain (poetic form)​

法语翻译 quatrain en vers pentamètres ou heptamètres

德语翻译 Quartett, Vierzeiler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绝句造句

  • 1、这位诗人见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怀念故乡绝句
  • 2、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 3、女人像酒,而妖娆你如女儿红般醇厚;女人如诗,而娴雅的你如绝句般耐人寻味;女人如花,而婷婷的你如青莲般纯洁无瑕。
  • 4、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 5、头版头条头一句,生日快乐,绝版绝句绝对棒,幸福甜蜜,大刊小刊附加刊,你要如意,朋友今天你生日,阅读一下我清晨为你送来的生日礼报吧。
  • 6、鲍照是试验和创作古绝句的急先锋,在句式上开了唐人绝句的先河。
  • 7、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 8、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 9、不知道你们是否知道,名人们曾有几句千古绝句,低级的狗熊们,让我大声告诉你。
  • 10、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口占绝句,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 11、除了“初唐四杰”为成都留下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句外,还有很多的诗人来成都。
  • 12、李维桢的诗歌各种体裁兼备,尤其擅长七言,其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均较好地体现了他的才情与学识。
  • 13、春日偶见、下雨有感、重阳寄怀,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读韦秀孟的诗作仿佛穿越千年,徜徉于唐宋诗风的婉约意境里。
  • 14、汇即兴、苦吟于一体,熔古风、绝句、律诗、竹枝词于一炉;集感物、述怀、读书、咏史、怀人、唱和于一册,上下古今,倒峡悬河,莫测津涯。
  • 15、我爱云梦山!如果有诗人到此,定会作出千古绝句;如果有画家到此,定能画出举世无双的名画;如果有歌唱家到此,定将唱出气势宏伟的壮歌,那歌声必定响彻行云!
  • 16、女人像酒,而妖娆你如女儿红般醇厚;女人如诗,而娴雅的你如绝句般耐人寻味;女人如花,而婷婷的你如青莲般纯洁无瑕。祝你妇女节快乐!
  • 17、人生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 18、七绝一般是指七言绝句
  • 19、但有的同调的词,全词95字,平仄不调达27处之多,这样的词声韵怎么和谐?更有甚者,五言绝句平仄韵混押,这些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 20、爱是什么?爱是茫茫人海中不朞然的相遇,是万家灯火里那一扇开启的幽窗,是茂密森林里的那一树菩提。修行的路,不是挥舞剑花那般行云流水,而是像一首平仄的绝句,意境优美,起落有致。
绝句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