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松香
sōngxiāng

松香


拼音 sōng xiāng

简拼 SX
五笔 SWTJ

词语解释

松香[ sōng xiāng ]

1.从松树的含油树脂蒸去了挥发的松节油后的透明固体物质,硬而脆,黄色或棕色,用作工业原料

gum rosin; colophony;


引证解释

1.松林中特有的香味

唐 许浑 《宿开元寺楼》诗:“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幬。”

唐 罗邺 《春日过寿安山馆》诗:“帘开山色离亭午,步入松香别岛春。”

2.松脂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脂,别名松膏、松肪、松胶、松香。”

3.指松脂蒸馏后的物质。固体,透明,不溶于水,质硬而脆,淡黄色或棕色。是制造油漆、肥皂、纸、火柴等的工业原料


国语辞典

1.松科植物长叶松或其他同属植物的树脂油,经除去挥发油后所得的一种固体。用途广泛,可用作软膏的硬化剂,并为油漆、肥皂、造纸、火柴等工业的原料


网络解释

1.松香 (天然树脂)

松香是指一种松脂,可从多种松树中获得,特别是产于美国东南部的长叶松(Pinus palustris)、古巴松(Pinus caribaea)和火炬松(Pinus taeda),也可从世界各地类似松树的树种中获得。在这些树身上割出口子,使高黏度的分泌物〔称为松脂精(GUM THUS)被蒸馏提取。这种易挥发的液体就是松香水;剩下的硬实树脂叫做松香。尽管松香作为任何上光油和颜料的成分,都不尽如人意,但由于它是最廉价的原料之一,它一直作为上光油和颜料的搀杂物而被使用。另外,松香在艺术领域里还有其他许多用途,如黏结、密封和其他机械性作用。松香还曾被称为松脂(COLOPHONY)和希腊树脂(Greek pitch)。


英语翻译 rosin, pine rosin

法语翻译 colophane

德语翻译 Kolophonium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松香造句

  • 1、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 2、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烹茶时,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 3、本研究制备了多种烃基松香松香施胶剂及松香甘油酯松香施胶剂,并对其在中、碱性造纸施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4、连城警方捣毁一处用工业松香煺毛黑作坊。
  • 5、本厂常年供应优质松脂、松香、松节油。
  • 6、莆田坂头村一家黑作坊猪头用松香褪毛。
  • 7、选用豆油酸、松香、涤纶废丝等原料合成了改性醇酸树脂,用其制成的涂料具有优异的光泽和丰满度。
  • 8、其中高级的澡豆方要加入麝香、檀香、丁子香、甘松香等名贵香料,和豆末掺在一起洗手洗脸,“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
  • 9、春天,它那针形的叶子呈现出嫩绿色,给山崖添上一道绚丽的色彩。它的枝干也开始增高,山崖上到处飘着一股松香味。青松点缀着山崖,使山崖变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在这个季节,它的叶子也很柔软,不是那么扎手。
  • 10、其果肉黄色,煲熟后松香甘美,味似风栗,有点蛋黄香气味,富含淀粉和糖分,中医认为它有健脾固肠、调理泄泻的功效。
  • 11、将松香和樟脑放在开水中溶化,余药研成细粉,加入樟脑、松香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呈膏状,趁热分摊于5片布上。
  • 12、黄水疮:枯白矾、熟松香、黄丹各等分,研极细末,用香油调涂患处。
  • 13、近日,榆林府谷县警方和食药监部门就捣毁了一处使用工业松香褪毛的生肉加工黑窝点。
  • 14、图片畅想乐器有限公司,十余年来发展迅速。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司以及弓弦乐器用松香等。
  • 15、喜看山间多苍翠,遍地松香沁心扉。随着封山育林,这些当年消失的松树林,重新又长满了山间坡上。恢复往日秀美翠真之颜的大山,远远望去,好美的景致呢。
  • 16、从中提取的松香和鞣酸是化学工业上很需要的。
  • 17、这种香砖能够震慑妖魔鬼怪、提神爽目,净化松香烟气,使苦禅寺保持一种祥和宁静。
  • 18、为使猪头、猪蹄快速煺毛从而更快地赚钱,三门峡陕县一卤肉店老板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松香煺毛。
  • 19、釉卵石,碧玉卵石、黄腊石、草花石、海洋生物化石、颚头贝、弓石燕、链房螺、层孔虫、印模菊石、彩霞石、莹石、松香石、墨湖石、以及多种珊瑚化石。
  • 20、胶草,松香草:一种生于北美洲的胶草属植物,尤指格林第菊胶草,生有粘性的叶与苞片及黄色伞状的包头状花序。
松香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