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公器
gōng

公器


拼音 gōng qì

简拼 GQ
五笔 WCKK

词语解释

公器[ gōng qì ]

1.官家的器物。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

2.共用之器。多用于比喻

3.比喻国家的有才能的人


引证解释

1.官家的器物。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

《周礼·天官·阍人》:“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

2.共用之器。多用于比喻。此喻文章、文字、学术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生之蘧庐也。”

郭象 注:“夫名者,天下之所共用。”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崇高之名,博施之利,天下之公器也。”

此喻名利。 《新唐书·让皇帝宪传》:“储副,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重社稷也。”

《旧唐书·张九龄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唐 王维 《献始兴公》诗:“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此喻太子之位、官爵。 《资治通鉴·汉文帝十年》:“﹝司马光曰﹞:‘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此喻法制。 明 王衡 《鬱轮袍》第四折:“我只道天下惟有文章公器,称得斤播得两。”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文字是一种表示思想感情的符号,是世界的公器。”

黄节 《李氏焚书跋》:“夫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王者徇一己之好恶,乃欲以权力过之,天下固不怵也。”

3.比喻国家的有才能的人

唐 刘长卿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诗:“世上无此才,天生一公器。”

唐 白居易 《除韦贯之平章事制》:“某官韦贯之,温重明正,国之公器,当官必守,临事能断。”


国语辞典

1.宫中所用的器物

《周礼·天官·阍人》:“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

2.公有的器物

唐·白居易〈感兴〉诗二首之一:“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网络解释

1.公器

公器,汉语词汇。

拼音:gōng qì

释义:1、官家的器物。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2、共用之器。多用于比喻;3、比喻国家的有才能的人;4、现多指国有公共资源。

语出《庄子》外篇·卷五下《天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而不可以久处,觏而多责。"。亦指有才能的人、公共资源。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公器造句

  • 1、人民乃官吏之父母,一粥一饭,当思父母养育恩;权利乃人民之公器,一举一动,勿忘人民公仆身。
  • 2、先帝以为天下是个公器,不是私物。
  • 3、自古以来,对人的管理便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国家兴亡、人民安危都跟执公器者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唯有贤能之人才能体国安民。
  • 4、白居易读了老子后作七言律诗: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白居易
  • 5、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 6、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7、严嵩与刘瑾,一个首辅,一个司礼监掌印,都是前朝的巨奸大滑,就因为碰上两个糊涂皇帝,他们才敢为非作歹,糟蹋公器
  • 8、以义行之,则公器化为私道。不韦执拗于“义本”,则是以风尘商旅之道求权力公器之道。不容些许负义之行,于公器之道实为偏执。以此心入仕途,终将大毁也!孙皓晖
  • 9、公器扃端雅,识理融明。
  • 10、天平是衡量权利义务的信物;法槌是惩恶扬善的利器;法官是社会主义的保障;法律是天下之公器
  • 11、图书文物是天下公器,但“颗粒归公”这回事对文物收藏来说,并不见得就是最完美的结局。
  • 12、卿材优柱石,公器擅岩廊。
  • 13、史学一途,本是公器
  • 14、夫官爵,公器也;恩幸,私惠也。
  • 15、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科技系国家之命脉。只要于国有利,不必计较你我!江静波
  • 16、白居易读了老子后作七言律诗: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白居易 
  • 17、别人的媒体能把总统拉下马,我们的媒体连马桶都拉不倒。连岳:"中国的媒休普遍落后、懦弱,有些媒体与资本无条件共进退之后,更是自贬为赚钱机器,与所谓的言论自由、公器职责毫无关系。"。
  • 18、中国的媒休普遍落后、懦弱,有些媒体与资本无条件共进退之后,更是自贬为赚钱机器,与所谓的言论自由、公器职责毫无关系。
  • 19、学术为天下公器,立言可达人生不朽。
  • 20、祖公器,仆射公绰之再从弟也。
公器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