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骨力

骨力


拼音 gǔ lì

简拼 GL

词语解释

骨力[ gǔ lì ]

1.雄健的书法的笔力

对联上的几个字写得很有骨力。

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晋书·王献之传》

strength;

2.力气

大无骨力,角翼不颈,则以大而服小。——汉·王充《论衡·物势》

3.〈方〉:硬挺;结实

这把伞真骨力。

这老头儿八十了,身子骨(gǔ)还挺骨力。

stout;


引证解释

1.指书画诗文刚健雄劲的风格

《晋书·王献之传》:“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魏武沉深古朴,骨力难侔。”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至于有骨力的文章,恐不如谓之‘短文’。”

2.指坚定的意志力;骨气

《朱子语类》卷三四:“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亡忧’,是甚么样精神!甚么样骨力!”

明 刘若愚 《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司礼冯公前辈,有骨力人,留著他多好哩。”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这班孱头,真是没有骨力。”

3.指体力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所以服了此药,身中水火不能自鍊,故能骨力坚强,长生不死。”


国语辞典

1.书法的笔力

《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时议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2.刚劲有力

“他的书法挺骨力的。”

3.硬而平整

“这块钢板裁得很骨力。”


网络解释

1.骨力

骨力,汉语词汇。

拼音:gǔ lì

释义:1、指书画诗文刚健雄劲的风格。2. 指坚定的意志力;骨气。3. 指体力。


英语翻译 strength, vigorous (calligraphy)​

法语翻译 force, vigueur (en calligraphie)​

德语翻译 Mumm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骨力造句

  • 1、柳体的“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 2、箭杆笔直挺劲,甚有骨力,箭羽轻捷秀逸,疏朗匀称。
  • 3、字体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弘,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 4、心神欲静,骨力欲动,胸怀欲开,筋骸欲硬,脊梁欲直,肠胃欲净,舌端欲卷,脚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 5、有骨力,有斤两,放在案头上,反复咀嚼也不讨厌。
  • 6、我的手指也越来越灵活,忽而下拉,忽而又右转,如奔放的狂草书横冲直撞,笔墨枯竭了,还不舍地拖出骨力铮铮的捺。
  • 7、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于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 8、因为他思考多于动笔,才使技艺不致遏制他的天性,而能持有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和笔力扛鼎的雄健骨力,更有立险破险别树一格的大智慧。
  • 9、把车买好,他细细看了看,的确骨力硬棒。
  • 10、其诗多属应制,带六朝绮靡文风,然前朞模山范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时伤怀之章,尚有骨力
  • 11、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
  • 12、此画用笔骨力峭劲,谨细秀润,刻画物象工整精致,设色鲜丽融合。
  • 13、以清坚化为柔软,以澹荡化为天矫,其骨力在神不在形,此画中之犹龙也。
  • 14、那是一张小楷,有颜体之风,丰腴雄浑,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筋力丰厚,一时竟入了迷。
  • 15、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 16、有一次,老师还把我的家庭作业拿出来展示,别的老师都拍手叫好,说我写的楷书骨力刚健,撇捺就像雄鹰的翅膀一样铿锵有力,点点的都非常饱满。
  • 17、中国的汉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
  • 18、朞间我偶然抬头,看到你埋着头,弓着腰,骨力分明的手指有力地在纸上快速滑动,不厌其烦地注图,说明,由于光线的原因,我看不清你的脸,只能看到黑色的轮廓。
  • 19、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 20、这一北方的生活习俗经过历史文明的洗礼,涅槃再生后沉淀为一种重骨力的,以刚劲劲健为美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
骨力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