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缠足
chán

缠足



词语解释

缠足[ chán zú ]

1.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这是旧时的陋俗

foot-binding;


引证解释

1.旧时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女子以布帛紧束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成弓状,以此为美。相传 南唐 李后主 令宫嫔 窅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作新月状,由是人皆效之。一说始于 南朝 齐 东昏侯 时。 太平天囯 曾禁止缠足。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始逐渐废绝。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缠足》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墨庄漫録》以缠足始五代,诸小説所见皆同,余旧颇疑之。”

严复 《原强》:“至于缠足,本非天下女子之所乐为也,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

夏衍 《<教子篇>补》:“她今年六岁,在过去,也正是哭哭啼啼地被逼着缠足的年纪了。”


国语辞典

1.旧时妇女用布帛紧裹双足,使之纤小,以为美观。缠足之风,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国。也作“缠脚”

《通俗常言疏证·妇女·缠足》引《墨庄漫录》:“妇人之缠足,传记皆无所出。惟齐东昏侯,有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镐咏李后主宫嫔窅娘诗云:『莲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脚自五代始也。”

扎脚


网络解释

1.缠足 (中国古代一种习俗)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英语翻译 foot bindi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缠足造句

  • 1、缠足妇女所穿的弓鞋式样多,有眠鞋、尖口鞋、坤鞋等数百种,弓鞋一般都会在鞋头、鞋帮绣上各种吉祥的图案,有钱女子的弓鞋上还加缀明珠等饰物。
  • 2、缠足是一种装饰行为,和隆胸或隆鼻殊途同归。
  • 3、民俗学家认为,中国缠足始于南唐。
  • 4、这种强迫性质的做法会破坏脚的足底弓,缠足后,妇女行走时会有同样的小碎步。现在缠足是违法行为。
  • 5、旧社会的妇女都用裹脚布缠足
  • 6、近一千年的中国,年轻的姑娘为了和达官贵人一续姻缘,被迫缠足,因为她们自然生长的“大脚”被看作是未开化、乡村气。
  • 7、缠足是封建时代妇女最痛苦的事,还要缠得像三寸金莲那样,更是苦不堪言了。
  • 8、给中国妇女带来巨大痛苦的缠足究竟起于何时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有南北朝说,也有五代南唐说,总之在南宋年间已积习成俗,到清末已有千年之久了。
  • 9、清朝为何无法推行缠足禁令穿着弓鞋的杂剧艺人。
  • 10、满族强烈反对缠足
  • 11、后,缠足陋习始逐渐废绝。
  • 12、在汉代,中国女性必须缠足
  • 13、妇女没有剪短发的,很多人还缠足
  • 14、反对蓄婢、纳妾,禁止缠足、束胸等各种恶习。
  • 15、指置杯酒于缠足妇女之弓鞋内,载以行酒。
  • 16、在那个年代,女人要缠足以防长成大脚丫子。
  • 17、所刊文章多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主张男女平权,反对包办婚姻和缠足,批判纲常名教。
  • 18、丝丝缠足月归高,瑶池傍影,朱颜美人笑。后逐华裳容颜老,倾城所笑成枯寥,望得堇色当年好,泪落残衫所迹消,街寒妇人笑,街旁行人,妇人泪尽行人嘲。
  • 19、在一曼十三岁时,妈妈要她裹足,可是当一曼看到其他人因为缠足后痛苦的样子,坚决不从,还说服了妈妈。
  • 20、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女子缠足
缠足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