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国语
guó

国语



词语解释

国语[ guó yǔ ]

1.中国主要方言,全国约五分之四地方使用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

2.中国学校和政府过去所用的官方语言,现在叫做普通话

common speech;

3.过去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chinese as a subject in middle school or in primary school;


引证解释

1.指本族或本国共同使用的语言

《隋书·经籍志一》:“又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録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

《元史·显宗传》:“抚循部曲之暇,则命也灭坚以国语讲《通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蒙古、汉字。”

2.我国旧时称普通话为国语

3.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国语辞典

1.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语,有别于方言

外语

2.本国特有的语言。如清代称满洲语为“国语”

3.书名。春秋时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 国的事迹,自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共历五百余年,为一分国纪事之史


网络解释

1.国语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2.国语 (汉语词汇)

国语由三种含义。1.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语2.本国特有的语言。如清代称满洲语为「国语」 3.书名。


英语翻译 Chinese language (Mandarin), emphasizing its national nature; Chinese as a primary or secondary school subject; Guoyu, book of historical narrative c. 10th-5th century BC; Chines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国语造句

  • 1、他是国语运动的急先锋,为推广白话文、普及普通话奔走呼号。
  • 2、这抑扬顿挫、温柔悦耳的祖国语言,甚至连厨房里飘出来的葱花炸锅的香味儿,都令人心驰神往,无限销魂。
  • 3、如果将学外语看做极难的事,视为畏途,那永远也掌握不了外国语
  • 4、中国语言文字就是丰富,谴词造句多种多样,都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呀。
  • 5、次日清文拜访李家,国语说得颠三倒四,李氏夫妇当场揭破他是广东人。李世普怒不可遏,把清文赶出大门,待得记起他是卫生帮办,立即前倨后恭,答应让女儿嫁他。
  • 6、人体装甲的口袋在肩膀和手肘,国语衣领和对比度管涌放入少许招摇撞骗。
  • 7、面胜荷花三分娇,赛过桂花是奶香。你的爱好虽是糖,国语外语都很棒。就算偶尔摔一跤,也是为了快快长。生日快乐你为王,开启智慧现宝藏。
  • 8、读书要学国学,这是国粹。骂人要用国骂,这是国语。购物要买国产,这是国货。宠物要养大熊猫,这是国宝。情人节要过中国的,这叫爱国。七夕快乐!
  • 9、外国语是人生战斗的一件武器。
  • 10、张教授精通英、法、日三国语言。
  • 11、许多国家的标准语也都指定为该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
  • 12、光棍节到,给你出个绝招:必胜客里请我吃喝,买好饮料请我看圣斗士国语碟,扮演齐天大圣跳舞唱歌,我保证你光棍节不被骚扰乐呵呵!预祝光棍节快乐!
  • 13、祖国语言博大精森,以为多了一个“的”字,立马气势非凡。
  • 14、国语为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与波斯语相近。
  • 15、古今文化的差异、国语言的差异,为不同语种的古籍今译设置了重重障碍。
  • 16、祖国语言历史久,四千年文化有传承。甲骨文字是源头,小篆楷书是正统。行草飘逸形体美,世人学习永无休。世界母语日,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让中华文化永远流传!
  • 17、飞虎2国语版电视剧全集在线观看。
  • 18、两个月后,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作为自己的学业主攻方向,辅修英国语文学、斯拉夫语文学和吐火罗文,在当时的语言学界,能够通晓梵文的学者更是廖若星辰。
  • 19、在2月底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王旭明通报了天津外国语学院沈履伟涉嫌抄袭、四川大学海归教授丘小庆涉嫌学术造假事件的进展。
  • 20、复试包括外国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
国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