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讥刺

讥刺



词语解释

讥刺[ jī cì ]

1.嘲笑讽刺

用讥刺他们邻国的方法使社会活跃起来。

thrust; ridicule; satirize; mock; quip;


引证解释

1.讥评讽刺

《汉书·刘向传》:“向自见得信於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

《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高宗为吴兴,巨源作《秋胡诗》,有讥刺语,以事见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隐》:“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茅盾 《追求》八:“他立刻回答了一篇极蛮横的反驳,其中很有些对于曼青个人的讥刺。”


国语辞典

1.讥笑讽刺。也作“讥讽”、“讥弹”

《儒林外史·第一回》:“又题几句诗在上,含著讥刺。”

讽刺 讥讽 讥笑 嘲讽 嘲笑

赞美


网络解释

1.讥刺

讥刺,汉语词汇。

拼音:jī cì

释义:指嘲笑讽刺。

如:用讥刺他们邻国的方法使社会活跃起来。


英语翻译 mock; quip; ridicule; satirize; thrus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讥刺造句

  • 1、这部小说含沙射影地讥刺某位影星的婚外情。
  • 2、请你有话直说,不必这般冷言冷语,语带讥刺
  • 3、阿尼尔先生说这段话,并没带一点讥刺或幽默。
  • 4、更加谈不上有什么情谊,沈拓如此一说,他心中却是更加惭愧,以为沈拓有意讥刺,当下只得诺诺连声,抱拳退在一边。
  • 5、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必喝你姊姊所喝的杯。那杯又深又广,盛得甚多,使你被人嗤笑讥刺
  • 6、到了南齐,仍不改脾气,不仅经常讥刺大臣,甚至连皇帝都不放过。
  • 7、结拍作反语,讥刺现实,入木三分。
  • 8、继承以往孔庆东行文讥刺针砭的传统,为弱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 9、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
  • 10、我必使他们交出来,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遭遇灾祸。在我赶逐他们到的各处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咒诅。
  • 11、“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料其居心浇薄乖张”,“显露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
  • 12、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 13、米尼塔的口气里略带几分讥刺
  • 14、信任人们。讥刺会丑化自己的人格。
  • 15、所出题目,显露其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
  • 16、更进一步说,在下以为,事业、国家之于二战大兵和内战士兵而言,均为讥刺对象。
  • 17、但是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
  • 18、诗的最后借用吴王夫差沉湎酒色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比喻吴三桂,讥刺他空做一场美梦,留下千古臭名。
  • 19、小时,那个雨夜,从未想过第一次见到它,本想到阳台上满足好奇心,可刚跨进门,深紫色的夜空就被砍出了一道参差不齐的裂痕,那几道白色闪电交在一起,仿佛一只魔讥刺进了我脑海中。
  • 20、但与纯搞笑却天河相隔,那就是笑后该想点什么时候?为什么会笑?笑什么?笑我们自己吗?别人吗?之后便是钢钉般的讥刺艺术了。
讥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