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行台
xíngtái

行台


拼音 xíng tái

简拼 XT

词语解释

行台[ xíng tái ]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3.客寓,旅馆

4.临时设立的戏台


引证解释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 魏 晋 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 北朝 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 唐 贞观 以后渐废。 金、元 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轡都城风露秋,行臺无妾护衣篝。”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臺,做了钦差行辕。”

3.客寓,旅馆

苏曼殊 《答柳亚子书》:“桐兄前日抵申,同寓行台,今拟明日同作苏台之游。”

4.临时设立的戏台

《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日一早,王子胜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臺。”


国语辞典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也作“行辕”

《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

《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 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

《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 监临诸省


网络解释

1.行台

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于其驻扎之地设立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行台造句

  • 1、秋七月戊辰,诛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台、荆山公丰乐。
  • 2、五月,乙酉,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延庆降于东魏,东魏以河北马场为义州以处之。
  • 3、此刻轮到云天了,云天的眼神甚是朞待,在众人的目光下走过五行台,黄金台未亮、青木台未亮、蓝水台未亮、红火台未亮、棕土台未亮。
  • 4、后兼左丞,为并、肆行台,赐爵龙丘子,行沧州刺史。
  • 5、民讼钱谷,行台尚书省治之。
  • 6、行台承制除同知归德尹。
  • 7、为防窃冒军功,奏准凡立有军功者,由行台发券为证。
  • 8、园曾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
  • 9、因此,北魏后朞“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
  • 10、复为高祖行台右丞,从征玉壁。
  • 11、顷来行台、督将,至京始造,或一年二岁方上勋书。
  • 12、乃授行台尚书,前驱东出。
  • 13、攻集庆,行台御史大夫福寿战败,婴城固守。
  • 14、今秋收成,下年农隙举行,行省、行台、廉访司官巡镇。
  • 15、北魏后朞“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
  • 16、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 17、及窦轨率巴蜀兵击王世充,以长逊检校益州行台左仆射,历遂、夔二州总管,所在皆有惠政。
  • 18、尔朱荣之死也,世隆拥众北度,诏庆孙为大都督,与行台源子恭率众追击。
  • 19、休之始为行台郎,便坦然投分,文酒会同,相得甚款,乡曲人士莫不企羡焉。
  • 20、及义举,以俊为行台仓部郎中。
行台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