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楚辞
chǔ

楚辞


拼音 chǔ cí

简拼 CC
五笔 SSTD

词语解释

楚辞[ chǔ cí ]

1.书名。西汉刘向辑。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Songs of Chu;


引证解释

1.亦作“楚词”。本为 楚 地歌谣。 战国 楚 屈原 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 楚 辞。 西汉 刘向 编辑成《楚辞》集, 东汉 王逸 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楚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有楚辞,屈宋以下,傚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楚辞者,楚人之辞也。虽‘凤兮’‘沧浪’,已载前籍,而《骚》尤深远,其辞若跌宕怪神,其思则繾綣惻怛,故能义兼《风》《雅》,体先词赋,於是楚辞代《诗》而兴,蔚然成家矣。”


国语辞典

1.战国时代南方楚国的诗歌。楚怀王时的贤臣屈原,被谗而遭流放,作离骚以自伤,后人如宋玉、唐勒等人仿屈原文体而作,名篇备出,成为极重要的文学作品。而这一类文体的作品,通称为“楚辞”。楚辞为南方文学的代表,用句多是六言七言参差,描写个人情怀,富有浪漫神秘气息,其用韵而长篇铺叙,开汉赋的先河。汉刘向汇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作品,辑成《楚辞》。王逸为之注释,名为“楚辞章句”


网络解释

1.楚辞 (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英语翻译 Chu Ci, the Songs of Chu (ancient book of poems, collected during Han but esp. from country of Chu c. 500 BC)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一语一辛酸(打一俗语三字)
谜底:楚辞
解析:斑马组成群体栖息,即使年老的个体也不会被驱逐出群体而过独居生活。

谜面:别悲伤(打二字古著作)
谜底:楚辞
解析:“别”别解为“辞别”,“悲伤”扣“楚(痛楚)”。

谜面:别不高兴(打二字书名)
谜底:楚辞
解析:“楚”,别指为“苦楚”,与谜面中的“不高兴”相扣。

谜面:霸王别姬(古诗集二)
谜底:楚辞
解析:“楚”,别指楚霸王。

谜面:湖广方言(打一古代著作)
谜底:楚辞
解析:“湖广”,古属楚地。

楚辞造句

  • 1、屈原是“楚辞”的开山祖师。
  • 2、本文共五章,前面四章分别是曹植、阮籍、陶渊明、庾信对楚辞的接受与创新的探索,最后一章是对前面分析的总结并对魏晋六朝文人对楚辞的接受有概括性地分析。
  • 3、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 4、鲍照不仅学习了楚辞的语汇,化用了了楚辞的句意。
  • 5、而且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游、李纲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6、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 7、小桥流水、平湖归帆,杏花春雨、秋月霞天,渡头落日、墟上炊烟……诗经、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所表达的,大多是寄情于景。
  • 8、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史。
  • 9、“楚辞”是奇谲瑰丽的楚文化的精华。
  • 10、六言对句是辞赋在吸取楚辞句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骈文的重要构件。
  • 11、“国风”多里巷猥辞,“楚辞”盛用土语方物,非不斐然可观。
  • 12、乐府学本有专门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音乐文学史学,然而学界对乐府学的关注却远远不够。
  • 13、四书五经之精华可供修身,诗经楚辞之精髓感动国人。唐诗宋词之精妙恰如山珍,四大名着之精彩动魄惊魂。中华文明之光芒永照干坤!
  • 14、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 15、用楚辞体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16、他说,三闾大夫屈原,把他芳洁的身体投于汨罗之波,留下哀艳的离骚、悱恻动人的楚辞,其流风余韵就这样永远流传于三湘七泽之间。
  • 17、“三闾大夫,投其芳洁之骨于汨罗之波,而遗留哀艳之离骚、悱恻之楚辞,永垂其流风余韵于三湘七泽之间。
  • 18、这也是湘妃竹的来历;刚才提到的那位屈大夫,被放逐在湖南,他写着传唱湘夫人的楚辞,反复吟哦着三湘四水的香草,最后怀沙跳进了汨罗江。
  • 19、作品包括赋、楚辞、四言诗、五古、七古、五律、五言排律、七律、五绝、七绝、诗余、词余、尺牍等。
  • 20、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楚辞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