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攫取
jué

攫取


拼音 jué qǔ

港台 摘取
简拼 JQ
五笔 RHBC



词语解释

攫取[ jué qǔ ]

1.抓取;拿取。获取;掠取


引证解释

1.抓取;拿取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约莫更深,忽听得一阵狂风,白虎神早到,一见其人,便来攫取。”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童子获虎》:“倏有虎自山上过,径奔山下,攫取一童而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他説问明了便不必劳驾,我来代回话罢。説罢,攫取了那张亲供便走。”

叶圣陶 《未厌集·夜》:“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

2.获取;掠取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国家用兵之时,购方略,设武备,使天下屠沽健儿,皆能徒手攫取陛下之官。”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适王端毅公以巡抚至,疏其罪恶大,致激变,攫取财物元寳二千餘锭。”

张洁 《谁生活得更美好》:“人们从生活这同一源泉里却攫取了怎样不同的东西。”


国语辞典

1.夺取

“双方竞争激烈,都想攫取冠军锦标。”

掠夺

2.抓取

《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约莫更深,忽听得一阵狂风,白虎神早到。一见真人,便来攫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他说问明了,便不必劳驾,代我来回话罢。说罢,攫取了那张亲供便走。”


网络解释

1.攫取

攫取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读音为jué qǔ,其意思为抓取、拿取或掠取。该词早期词性为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偏向中性。《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等均有相关记载。


英语翻译 to plunder, to loot, robbery, pillage

法语翻译 piller, pillage, vol

德语翻译 entreißen, an sich reißen (V)​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攫取造句

  • 1、大陆的市场不知有多少国家虎视眈眈地看着,希望能从中攫取利益。
  • 2、在攫取利润的同时,一间商铺能够做到卓尔不群吗?
  • 3、最能干的人并不是那些等待机会的,而是运用机会,攫取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奴仆的人。
  • 4、一场原住民与穿越者的对决,一次圣选者与拯救者的战争!葫芦山下铸就无垢法身,水浒寨里攫取天魁星位。
  • 5、我们要凭真本事奋斗出一片新的天地,决不能靠裙带关系去攫取不属自己的东西。
  • 6、赐之厚福;野蛮攫取,遗害无穷!循应自然,方能丰衣足食;善待海洋,即善待人类自己,故政府立法,施行休渔,渔区尊奉,万民拥戴,以保长渔久业,富我家园。
  • 7、腐败分子和不法分子就此沆瀣一气、“猫鼠同眠”,同气连枝,共同攫取到大量“黑金”和不义之财。
  • 8、聪明的人决不等待机会,而是攫取机会,运用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仆役。
  • 9、世风浇薄、利益当先年代,每个人都急于攫取,惧怕失去。
  • 10、因美国多数人已拥有手机,运营商益发仰赖促销新款手机,以从竞争对手处攫取用户。
  • 11、涉及里斯本条约时,瑞典人都小心地避开任何带有欧盟飞扬跋扈、大国攫取权力意味的东西。
  • 12、相公他当场怒斥刘松,攫取饥民之钱粮非民之父母之所为,切不能自污以欺天,必呈之咸阳,以救彭城受灾父老于水火,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
  • 13、那时正是新诗潮风起的时代,20岁出头的汪国真在2元稿费中“攫取”了巨大的信心。
  • 14、三是某些有背景的家族企业,利用权力优势破坏市场规则,攫取超额利润;有些“草根”出身的企业家,也通过重金收买权力来获取资源优势。
  • 15、攫取山间快乐草,掺拌心灵久煎熬,夜里煎熬至拂晓,酿成幸福一锅药,我饮一勺,留你两勺,惟愿你能比我好,秋已到,祝福好,短信传情分分秒秒。
  • 16、不料,英国政府发现清政府好欺负,竟不满义律所得,将其召回,另派璞鼎查接任,准备扩大侵华战争,攫取更大的利益。
  • 17、然而,在一些地方,也有少数不法分子蠢蠢欲动,顺风扯旗,鱼目混珠,打着送文化下乡服务农民的幌子,将一些文化垃圾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中攫取不义之财。
  • 18、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是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 19、别人在我这样的年龄,是无忧无虑地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接受高等教育,攫取谋生资本的时候。
  • 20、恶魔已然抢占先机,措手不及的天使为了不让恶魔过多攫取下界的本源之力,不惜割股疗亲,动用永恒之源强行冲破了下界的禁锢。
攫取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