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俗体字

俗体字


拼音 sú tǐ zì

简拼 STZ

词语解释

俗体字[ sú tǐ zì ]

1.指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如“菓”(果)

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引证解释

1.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规范的汉字,别于正体字而言。如“菓”、“唸”分别为“果”、“念”的俗体字


网络解释

1.俗体字

俗体字,又称俗字。指的是古今以来通俗流行,而字形在当时来说并不符合规范的汉字,可以把它看作异体字的一种。比如:“菓”是“果”的俗体字,“吃”是“喫”的俗体字

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因此描绘物体的精细程度各不相同,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时存在简繁之分。由于汉字是由偏旁、声旁与记号所组成,偏旁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声旁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俗字与正字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当这个俗字较之正字笔画更少,使用的频率更高时,就代表着它已经被民众广泛接受,这时官方就可用行政手段以俗字取代正字的地位,比如:“儞”被“你”所取代,“灋”被“法”所取代。因此,中国大陆现行的简体字与港澳台现行的繁体字都掺杂了不少的俗体字与异体字。


英语翻译 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俗体字造句

  • 1、编者将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
  • 2、弄清这些俗体字、假借字及避讳字,对敦煌写本相书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 3、人们在开药方、写唱本、写私信时使用的笔画简单的字,被称作俗体字,与官方用来写史书、习书法的“正体字”并行存在,难登大雅之堂。
  • 4、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
  • 5、对此,张启政说,其实,简化字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唐代就有人开始使用简化字了,当时人们称这种被简化的字体为“俗体字”。
  • 6、最早见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使用已相当普遍,其时被称作“俗体字”。
  • 7、董琨表示,简化字早已有之,在元明清的小说等读本中都出现过很多简化的俗体字,民国政府1935年也公布过一个收字324个的简体字表,只是后来没有正式推行。
  • 8、但也有少部分的字采用民间流传的异体字、俗体字、变体字。
  • 9、简化字旧称破体、小写、简体字、简易字、简字、手头字、俗体字、俗字。
  • 10、此书原刻宾白不全,字迹漫漶,而且大量采用元代民间俗体字,不便阅读。
  • 11、进入战国之后,文字应用越来越广,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文字形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俗体字上。
  • 12、这些古文字当中出现的不少“俗体字”,将改写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
  • 13、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 14、蒋勋教授说,现在汉字有繁简之别,古代则有正体字和俗体字并存。
  • 15、校勘是文献整理遇程中十分基础、重要的一步。其中涉及拓本的选取,对异体字、俗体字、拓本泐蚀及错、讹、脱、衍等问题的细致考辨。
  • 16、古体字、异体字、俗体字一律径改,不另出校记。
  • 17、合乎规范的字就是正体字或正字,不合规范的字就是俗体字或俗字。
  • 18、由于很多俗体字比正体字笔画少,应用方便,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不断。
  • 19、除了上面提到的“俗体字”,还出现了手头字、简笔字、灭笔字、破体字、省笔字等不同简化字概念,国民政府将这些叫法统一称为“简体字”。
  • 20、写唱本、写私信时使用的笔画简单的字,被称作俗体字,与官方用来写史书、习书法的“正体字”并行存在,难登大雅之堂。
俗体字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