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重比
zhòng

重比


拼音 zhòng bǐ

简拼 ZB

词语解释

重比[ zhòng bǐ ]

1.谓从严议罪,从重拟刑


引证解释

1.谓从严议罪,从重拟刑

《后汉书·陈宠传》:“为人议法,当依於轻,虽有百金之利,慎无与人重比。”

《明史·瞿汝稷传》:“扶沟知县抶宗人,神宗令予重比。”


国语辞典

1.数学上称单比的乘方相比为“重比”


网络解释

1.重比

重比

谓从严议罪,从重拟刑。《后汉书·陈宠传》:“为人议法,当依於轻,虽有百金之利,慎无与人重比。”《明史·瞿汝稷传》:“ 扶沟 知县抶宗人, 神宗 令予重比。”


英语翻译 Weight ratio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重比造句

  • 1、远山灰蒙蒙的,一重比一重远,一重比一重淡。
  • 2、绿芥末的味道非常重,比芥末酱要冲很多,所以要小心用量。
  • 3、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确,老师对我们的培育之恩比山还重比海还深!老师们有着一张慈祥的脸,一颗善良的心,却总是带着一种严肃的表情。而我们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们好。
  • 4、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灰蒙蒙的,一重比一重远,一重比一重淡。
  • 5、虽然曾经是平淡而又幸福的走过来,但是背后又有多少人是为这段时间的你们来买单,在忍耐、在默许、在无奈、在等待呢?虽然可以沉浸在彼此中,但是大众社会,世人的舆论和眼光,是不可摆脱的,何况这仅仅才是起步,日后要承担的却是要重比泰山的担子。
  • 6、友情,不会因为时间的淡化而淡忘,真正的友谊,不会谈金钱,不会谈成绩,不会谈名利,不会谈任何物质性的。一份真正的友情比金还重,比泰山还大,比天还广,比海还深,比血还浓,比水还清纯。
  • 7、是谁在春意稍褪的时候唱起黑色的挽歌,是谁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守望白色的村落,我的水银,我的烟火,还有我长满鸢尾的黑色山坡,这些永远不肯愈合的温柔伤痕,只有在绿树林花那一抹重比一抹的春色的感染下,才肯悄悄逝去。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隐藏在寂寞华裳下所萌动的生命力。
  • 8、自行车由车架、车轮、转向装置、动力装置和制动系统五部分组成,一般的自行车整车大约重10~15千克,最好的自行车所用的高科技还可以让它更轻,最轻的甚至只有5千克重,比一般的书包还轻。
  • 9、这件事我一直珍藏在心中。它如同一个路标,一直指引着我激励着我。爱可以征服一切,如山,似海,这份比山还重,比海还深的亲情儿子永记心间。我会以父母的爱为动力,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 10、可是她却认为自己最幸福的一个人,因为她有一份无比珍贵的友情,那友情比天还高,比地还广,比千吨岩石还重,比亿万千金还贵。
  • 11、也就是说鸡蛋比清水重,比盐水要轻,重物下沉,轻物上浮,这时鸡蛋自然浮出水面来了。
  • 12、是谁在春意稍褪的时候唱起黑色的挽歌,是谁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守望白色的村落,我的水银,我的烟火,还有我长满鸢尾的黑色山坡,这些永远不肯愈合的温柔伤痕,仅有在绿树林花那一抹重比一抹的春色的感染下,才肯悄悄逝去。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隐藏在寂寞华裳下所萌动的生命力。
  • 13、温柔伤痕,只有在绿树林花那一抹重比一抹的春色的感染下,才肯悄悄逝去。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隐藏在寂寞华裳下所萌动的生命力。
  • 14、然而我是个朋友极少的人,深知情谊重比千金,但内心的声音又在说:校演讲,多么光荣的事,这一路披荆斩棘换来的成果,莫非要全部放弃?这种念头一冒出来就如洪水冲破堤岸,势不可当。
  • 15、一眼望去,远山灰蒙蒙的,一重比一重淡,一重比一重远。渐渐地太阳露出缕缕笑脸,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好像一条巨龙,沉浸在飘飘渺渺的晓雾里。
  • 16、你不像长江,有着很响亮的名字,属于我们每个中国人,也不像黄河,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属于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你和松花江、嫩江也不能相提并论,但你在双鸭山几十万儿女的眼中,比长江重,比黄河重,比松花江、嫩江还重,因为你是双鸭山的母亲河。
  • 17、高尚的品质比金重,比银贵。崇高品质的人对别人所作的一切都让你感慨万千,会赢得尊重、赢得信任,因为平凡的工作,蕴含高贵的心灵。
  • 18、现在,想起妈妈那30几岁就发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想起爸爸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哭了。父母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辛勤劳碌为了什么?面对这比山还重,比海还深的恩德,我们扪心问问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学习?
  • 19、敬吾老,爱我幼,情深于海;宾邻里,守规则,德重比金。
  • 20、抓安全,很重要,不麻痹,防骄傲;严管理,有章照,活动日,质量高;搞防范,胜救灾,责任重,比山高;思安危,钟常敲,保安全,效益好。
重比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