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两仪
liǎng

两仪


拼音 liǎng yí

简拼 LY

词语解释

两仪[ liǎng yí ]

1.指天地。借指君主的父母。指阴阳、男女


引证解释

1.指天地

《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

《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安乐公主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南山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国语辞典

1.天地

《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


网络解释

1.两仪 (汉语词语)

两仪在古典哲学中指“阴阳”。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在《易经》中指阴(- -)阳(—)。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八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一说为不变与变。但通常都是指阴阳。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古人概之为:阴阳。阴阳也是天地出分之时,清气向上为天。浊气向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古人概之为:阴阳。


英语翻译 heaven and earth; yin and ya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两仪造句

  • 1、伏羲氏一画开天之后,宇宙的生发过程即是我们知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演变成六十四卦,最终演绎出很多宇宙人生的哲理。
  • 2、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 3、天地两仪,阴阳相化……掌压天地,五指五行,目摄阴阳,日月同在!九天九地,神妖仙魔,移山倒海,翻天覆比。
  • 4、“太极生两仪”正是磁场的南极和北极,两极互相吸引。
  • 5、子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恒古多变,谁生吾哉!
  • 6、周易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 7、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呈放射状的城市布局,遵循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象的街景布置,是每一位游客前来探寻的目的。
  • 8、相传古石桥是根据“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数建造而成,至今还被桥梁建筑专家推崇备至。
  • 9、孝武皇帝释位泣血,纠义入讨,投袂戎首,亲戮鲸鲵,九服还辉,两仪更造。
  • 10、两仪师们显得神安气定,对围观的人群视若无睹,她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广场中央那顶轿子上。
  • 11、悲歌击筑是两仪剑法中绝地反击的招数,虽然以周天云的实力发挥不出此招的威力,但是对付黑纹白虎却绰绰有余。
  • 12、道教文化区结合了道教“一元初始、太极两仪、三才相和、四象环绕、五行相生、六合寰宇、七日来复、八卦演易、九宫合中”的文化概念,依山而建。
  • 13、太极生两仪,始有天地。男女需团结,种族延续。看月圆月缺,观潮起潮落,思悲欢离合,得知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际人类团结日,珍惜团结,感恩生命!
  • 14、这些在古代故事传说中也有提到,其一是伏羲在天水遇到身披河图的龙马神兽并以此创制了八卦,大家都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15、柏林座、罗马座两栋楼宇,以两仪生四象为形,占两仪阴阳鱼眼之位,金顶玉帐,彰富贵之气,两仪四象,显中正之局。
  • 16、黄、青、蓝、红、棕五色波纹一圈套一圈,圆润滑转,满而不溢,正是太极两仪,五色纠缠之下化为黑白二气,乃是阴阳初成。
  • 17、欲修九式剑诀大成,必须以幻影流星步为基础,混沌初开两仪成,万物化灵存生灭,群星闪耀流星幻,渺无影踪九式生……
  • 18、又有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
  • 19、阴阳相生相克,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 20、盖述怀以追孝,跻圣敬于无穷,对越两仪,允洽幽显者也。
两仪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