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比附

比附


拼音 bǐ fù

简拼 BF

词语解释

比附[ bǐ fù ]

1.〈书〉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曲为比附


引证解释

1.归附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王用三驱失前禽》:“夫圣人在上,天下皆比附。其间有不服者,圣王岂有强之而必欲其比附者?”

2.引申为相关联

清 王夫之 《诗铎》:“不以诗解诗,而以学究之陋解诗,今古人雅度微言,不相比附。”

3.依傍,并列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下列石兽六,森然象卤簿。自马至狮子,两两相比附。”

《晋书·索靖传》:“枝条顺气,转相比附。”

4.谓比照条律、事例

《书·吕刑》“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唐 孔颖达 疏:“须探测刑书之意,比附以断其罪。”

宋 苏辙 《三论举台官札子》:“后来朝廷所除諫官如吴安诗、刘唐老、司马康三人,皆未曾实歷,遂再奏,乞比附施行。”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丁酉,龙翔宫奉安感生帝及从祀圣像,仍备祭器,比附太一宫礼例祈祝。”

汤一鹗 《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绵蕞草创,而不求其备,又与执数十条户例、刑律以比附推敲者,何以异乎?”

5.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

唐 灵一 《林公》诗:“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其称引比附何尝不託于六艺,夫孰知其误人家国壹至此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但摭拾别解,比附古典,凑集而成章。”

朱自清 《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两种文化接触之初,这种曲为比附的地方大概是免不了的。”


国语辞典

1.互相依附

《晋书·卷六十·索靖传》:“枝条顺气,转相比附。”

2.以近似的事物比拟

《书经·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唐·孔颖达·正义:“人之所犯,不必当条,须探测刑书之意,比附以断其罪。”


网络解释

1.比附

bǐ fù

1.归附。

2.引申为相关联。

3.依傍,并列。

4.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


英语翻译 to draw a parallel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比附造句

  • 1、两厢纠合的义利之辨,实在难以用泰山鸿毛比附、拿轻重二字蔽之。
  • 2、国家大事或者大是大非,在他那里都化作一股轻烟,一句句谑笑,堂皇牌头配以市井比附,高头讲章表现为市俗笑料。
  • 3、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 4、但其支持者中,随声附和的不少,其感情的认同甚于理性的反思,浮泛的比附多于谨慎的论证,使该学说整体上缺乏严谨的理论建构,持论不够质实,仅仅停留在假说阶段;反对者则多转而把东亚成功归因于制度因素。
  • 5、中秋节到了,快乐“大明”托我给你捎个信,这份祝福比崇祯还要“真”,愿你快乐喜庆赛过“陈圆圆”,步步登高绝对“你自成”,地位比附马周世显还要显,幸福比公主长平还要长。祝你合家吉祥,中秋快乐。
  • 6、极微,就是极其微小,极其细微,因之被比附于古希腊的原子说。
  • 7、洁身自好,不喜趋承比附
  • 8、比附推论是取象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
  • 9、没有历史分析的比较,容易产生不当比附
  • 10、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
  • 11、不以诗解诗,而以学究之陋解诗,令古人雅度微言,不相比附
  • 12、比附定位的目的是通过品牌竞争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与知名度。
  • 13、一些烘焙咖啡屋提供的简易三明治和菜品要比附近的饭馆便宜。
  • 14、在此基础上,不甘比附而渴望自树风格、自创一家的理论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 15、使以此类悉皆比附妖言,罪当不赦,将使天下告讦不休,士子以文为戒,殊非国家义以正法、仁以包蒙之意。
  • 16、比较之法重在异中求同,同中存异,追逐细节,以小见大;比附之喻意在顾左右而言他,声东击西,奇中生变。
  • 17、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 18、这些胡同的名字真有趣:有按人名命名的魏家胡同、山老胡同,有按地点命名的北河胡同,有按用途命名的米粮库、油漆作胡同书上说北河胡同原是一条河道,我想怪不得此地比附近的胡同地势低呢。
  • 19、禅宗寺院比附此说,用“方丈”二字命名住持所居住的房间,“方丈”一词也因此被引申为住持之意。
  • 20、一根纤细和轻盈的线条,为何他对此竟有如此重要的比附
比附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