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浸渍
jìn

浸渍


拼音 jìn zì

简拼 JZ

词语解释

浸渍[ jìn zì ]

1.浸在液体中泡透

肌肤之所浸渍。——宋·苏轼《教战守》

pickle;


引证解释

1.浸泡;渗透

汉 孔融 《临终诗》:“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桄榔树﹞叶下有鬚,如麤马尾,广人採之以织巾子。其鬚尤宜咸水浸渍,即麤胀而韧。”

宋 苏舜钦 《昇阳殿故址》诗:“瓦砾虽费犂,土壤颇肥衍。盖由杀人多,膏血浸渍远。”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浸渍之灌,可解胶漆。”

《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菜有三碗……一碗白净的,盐水浸渍的蒜瓣。”

引申为沉浸。 严复 《论教育书》:“使学者之心虑沉潜,浸渍於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贫起弱之实力。”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她伏着不动,也不看信,让自己完全浸渍在那种快慰的享受里。”

2.浸染;熏陶

《礼记·儒行》“淹之以乐好” 汉 郑玄 注:“淹谓浸渍之。”

宋 欧阳修 《送梅圣俞归河阳序》:“始而欢然以相得,终则畅然觉乎薰蒸浸渍之为益也。”

清 戴名世 《<禹贡锥指>序》:“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弹冠振衿。”

宋 苏轼 《贾谊论》:“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3.比喻渐进

《金史·白撒传》:“﹝白撒﹞能捭闔中人主心,遂浸渍以取将相。”


国语辞典

1.受液体浸泡。宋·范质〈戒儿姪〉诗:“黄河润九里,草木皆浸渍。”引申为积久而发生效用。汉·孔融〈临终〉诗:“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网络解释

1.浸渍

浸渍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jìn zì,意思是浸在液体中泡透;同时,浸渍也指一种病症。

词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教战守》“肌肤之所浸渍。”

浸渍的病症表现为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过多,皮肤发白、起皱松软。易发生在长期从事湿式作业或手足多汗而汗液又不能及时擦干,致使手足皮肤长期处于湿热环境的人。


英语翻译 to soak; to macerat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浸渍造句

  • 1、汗水浸渍着汗衫,烈日灼烧着躯体。
  • 2、或命令州县将应缴租课换成绫罗、珠宝、瓷器、海味送到长安;或以运输脚力为名加征;或以粟布浸渍伤耗为由加征。
  • 3、磁力泵滑动轴承的材料有浸渍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工程瓷陶等。
  • 4、春和景明了,伴随着黄河里逢春开化的涛声,黄土地被阳光唤醒,解冻的地方,这里一片浸渍,那里一片浸渍,花花点点的像婴儿铺垫的尿布片。
  • 5、以膨胀石墨模压成型填料、石棉线浸渍聚四氟乙烯编织填料和碳素纤维编织填料为试验样品,实验确定了单圈填料的侧压系数。
  • 6、桄榔树枝叶并蕃茂,与枣槟榔等小异,然叶有须,如粗马尾,……其须尤宜咸水浸渍,即粗胀而韧。
  • 7、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发出难闻的臭味。
  • 8、这从不是个公平的世界,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时代,我们依旧无法规避匮乏之苦,无法逃脱恐怖的笼罩,周遭总是浸渍着或深或浅的苦难。大冰
  • 9、在预水洗区之后,织物浸渍以煮练剂和漂白剂。
  • 10、花生仁质地坚硬、密实,需要长时间浸渍及烹煮处理。
  • 11、为了明确植物油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分别用浸渍法、喷雾法对菜蚜进行了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
  • 12、羊皮纸:用山羊皮或绵羊皮造成的书写物料。充羊皮纸是把纸浸渍于植物油内而成。
  • 13、用氨水或氨的化合物浸渍物质。
  • 14、作法是剥取树皮后,经浸渍和捶打使它变薄。
  • 15、目的:优化甲醛浸渍法制备肠溶软胶囊的制备条件。
  • 16、从冰河时代的厨师们,到此之前,人类学会了浸渍树叶,编制篮子,革制兽皮,烘烤兽肉。
  • 17、现在大部分精装书都选用树脂浸渍过的花纹纸作环衬纸。
  • 18、以稀硫酸水溶液作溶剂,采用浸渍法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
  • 19、采用常规浸渍的方法,炭化竹板的环氧树脂浸渍量低。
  • 20、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浸渍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