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中丞
zhōngchéng

中丞


拼音 zhōng chéng

简拼 ZC

词语解释

中丞[ zhōng chéng ]

1.官名。即“大中丞”,见该条

中丞匿于溷藩。——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an official's name;


引证解释

1.汉 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 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 清 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巡抚》:“明正统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邹来学廵抚顺天、永平二府……今廵抚之称中丞,盖沿于此。”

清 钱大昕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毕中丞沅廵抚陕西,招至官斋,为文字交。”

2.指宫官,内官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

原注:“中丞,即宫人之官也。”


国语辞典

1.职官名。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掌兰台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东汉以降,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的长官。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抚也称为“中丞”


网络解释

1.中丞

中丞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英语翻译 an official's nam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中丞造句

  • 1、大家晓得他与中丞有旧,莫不另眼相看。
  • 2、接着,群僚百官纷纷进言,御史中丞海青峰、署理兵部侍郎卢腾远、东宫洗马虞文俊、翰林院编修岑渡、礼部主事仲暄都上疏为任停云辩诬。
  • 3、中平初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
  • 4、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 5、同月,安禄山赴任,玄宗敕令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绪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寺亭子祖饯。
  • 6、己巳,尚书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以朋党相构,制说致仕,隐甫免官侍母,融左迁魏州刺史。
  • 7、社长箬笠司寇,顷以中丞再起抚滇,为升庵先生构广心楼于旅次。
  • 8、直兵鲍僧睿,恃顼势为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为奏弹之,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 9、说起来,京兆尹是从三品高官,御史中丞才正五品,侍御史更是只有从七品,相差悬殊。
  • 10、7米,宽1米多,前后两面分别刻有“中丞开府”和“奕世承恩”,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瑞图亲笔手书。
  • 11、崔日用为御史中丞,赐紫。
  • 12、嗣父爵,景耀中为御史中丞
  • 13、子条嗣,景耀中为御史中丞
  • 14、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
  • 15、其党孛术鲁长哥御史中丞,韩铎都元帅兼知开封府事,折希颜、药安国、张军奴并元帅,师肃左右司郎中,贾良兵部郎中兼右司都事,内府之事皆之。
  • 16、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
  • 17、再三中丞司,堂皇信威严,隶卒森柴崖。
  • 18、计破金御史中丞李英、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所领护粮军于永清,败金将完颜合住援中部之兵万二干人于涿州宣封寨,尽得其辎重。
  • 19、监农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
  • 20、一双蟹眼碧天横,中作中丞别业成。
中丞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