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鸡鸣狗盗
mínggǒudào

鸡鸣狗盗



词语解释

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

1.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引证解释

1.亦作“鷄鸣狗盗”。见“鸡鸣狗盗”。亦作“鸡鸣狗盗”。亦作“鷄鸣狗盗”

2.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 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 孟尝君 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 秦 献之 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 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 秦 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 秦王 幸姬。幸姬为言 昭王,昭王 释 孟尝君。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夜半至 函谷关。秦昭王 后悔出 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 至 关,关 法鸡鸣出客, 孟尝君 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 《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清 赵翼 《坐守》诗:“始觉孟尝门下客,鸡鸣狗盗亦奇才。”

钱锺书 《围城》二:“有时得用着她们,这就是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

3.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鲁仲连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汲长孺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

徐迟 《牡丹》七:“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南京政府是毫无意思的,他也没有能够取而代之。”


国语辞典

1.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的门客,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孟尝君因此而脱难。典出也作“狗盗鸡鸣”

《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网络解释

1.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自于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英语翻译 small tricks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鸡鸣狗盗造句

  • 1、小弟这种鸡鸣狗盗之技,登不了大雅之堂。
  • 2、如果只是拥有一些鸡鸣狗盗的小本领,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 3、如果是一些小事,那我这招鸡鸣狗盗的小技巧,也许可以帮上忙。
  • 4、小奋这种鸡鸣狗盗之技,登不了大雅之堂。
  • 5、济困扶危,所伏者鸡鸣狗盗,除奸除恶。
  • 6、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惧。
  • 7、王安石一反世俗之见,认为孟尝君收揽的并不是国家栋梁之才,他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
  • 8、孟尝君养鸡鸣狗盗之人,不过是千金市骨罢了!
  • 9、鸡鸣狗盗,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技能,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却起了巨大的作用。
  • 10、这种鸡鸣狗盗之徒,随时都要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才是。
  • 11、他没什么大能耐,只会干些鸡鸣狗盗的小事。
  • 12、这又不是什么鸡鸣狗盗的事,何必鬼鬼祟祟?
  • 13、为官做宦的人都是正正堂堂四面八方的,最忌这种鸡鸣狗盗
  • 14、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节哀顺便。
  • 15、我们恪守门规,自是不会做出这么有违道义之事,但若是有邪魅之人做出鸡鸣狗盗之事,我们作为修道之人可也不能袖手旁观!
  • 16、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 17、小乙心中自然明白刘长虹此人绝非刘楚等鸡鸣狗盗之小人,其出手光明正大,占得先机也绝不趁人之危,礼让有加,大可谓英雄豪杰之辈。
  • 18、而且苍阳走路之间龙行虎变霸气十足,显然是非常有傲气和自信的人,这种人一般对自己要求都很高,极少愿意做那些鸡鸣狗盗的行为的,所以她才放心的招揽苍阳。
  • 19、我认识他!他是打杂的,以前是三元派鸡鸣狗盗出身,学的是掌门人过去即兴之作的秘法!
  • 20、仙!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自封的罢了。
鸡鸣狗盗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