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钩勒
gōu

钩勒


拼音 gōu lè

简拼 GL

词语解释

钩勒[ gōu lè ]

1.中国画技法名。用线条勾描形象轮廓的画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或称单笔为钩,复笔为勒。若不分顺、逆、单、复,则统称“勾勒”,又叫“双钩”。钩勒之后,一般都填色。与“没骨”、“点簇”相对

2.描写,刻画

钩勒得维妙维肖。简单钩勒几笔。


引证解释

1.亦作“钩勒”

2.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的。一般不分笔势顺、逆或单、复,凡以线条钩画物象轮廓,统称钩勒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五:“﹝张逊﹞善画竹,作鉤勒法,妙絶当世。”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鉤勒精严,亦纯是武卫家法。”

朱自清 《罗马》:“他的构图里气韵流动着,形体的钩勒也自然灵妙。”

3.指书法中的双钩法。用细线条钩摹一种字体,便于传写存真,或雕刻碑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家刻》:“仁宗皇帝有旨命吏部右侍郎刘鐶之刻其叔父文清公墉平生所为书,余时在京师为之钩勒。”

4.指创造象形文字时的刻划方法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由锥凿一点,雕刻一画,引长其纵横,钩勒而曲直之,摹拟动植诸物,以肖厥象。”

5.指用硃笔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等处打钩划杠,做分段之类的标志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上:“余所见叶文庄与中盛遗集写册,皆手自点窜钩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文长胡穉威》:“比应京兆试,翰林某入闈分校……而某不能句读,即钩勒皆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文章圈点》:“书有圈点钩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

6.犹描写、刻画

闻一多 《冬夜评论》:“词句短简,便不能不只将一个意思的模样略略的钩勒一下。”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七:“这是横山诗论的一个简单的轮廓。下文再就这轮廓上细细地钩勒。”

《<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前言》:“对清朝官吏的丑恶面目,用十分朴素的手法钩勒得唯妙唯肖。”


国语辞典

1.用线条钩描物象轮廓,钩描后,大都填著彩色。通常用于工笔花鸟画

2.一种中国绘画技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亦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钩勒造句

  • 1、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像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钩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 2、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
  • 3、焦墨钩勒、点画纹饰轮廓,再填绘绿叶,黄、紫色夏荷,秋菊,芙蓉等四季花。
  • 4、展览中的人物画作品别具一格,人物衣纹用线钩勒粗简方折,面目各异,布景工细匀整,既素雅又华丽,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 5、一条白色丝巾拿在手里,制作者可以在头脑里钩勒自己想要的花色、样式,然后选择不同的工具。
  • 6、尤工人物,草草钩勒,神态毕肖。
  • 7、枝干先钩勒后填赭石。
  • 8、二王钩勒,犹为精妙。
  • 9、花卉则钩勒细软,设色轻淡,秀美多姿。
  • 10、山石以墨钩勒,略加皴染。
  • 11、秋菊设色淡雅,钩勒之线略仿钉头鼠尾描。
  • 12、喜作蒲萄,以配钩勒竹、蟹爪草,奇甚。
  • 13、性好洁,善钩勒,能为响扬。
  • 14、食指在爷爷的手上,却能七十二变,食指可以自已变成毛笔那样,在纸上钩勒出一个字来,可变成大象的鼻子,强壮而有力。
  • 15、我认真地观察书上的图画之后,就拿起笔全神贯注地画起来,先仔细钩勒出他的头部、身子的轮廓,然后,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还有飘扬的红领巾,再画一些细小的地方,最后,用笔把轮廓线描粗,再稍稍修改一下,一个精精神神的少先队员就出现在我的面前。
  • 16、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 17、这些文字都是评述其家世、读书和科考的片羽,尽管时过境迁,不太详尽,也钩勒出其生平的轮廓了。
  • 18、为钩勒费密学术成就的面貌,对费密的着作作出全面而深入的考查,实有必要。
  • 19、画家们钩勒精细,布局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卷舒苍翠,凝重恬静;“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变化莫测。
  • 20、干隆年间修志,改称“珉碣银钩”,洪肇楙以“晶莹仿佛临屏镜,钩勒分明重鼎彝”,形容碑之石与刻。
钩勒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