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胡服

胡服


拼音 hú fú

简拼 HF

词语解释

胡服[ hú fú ]

1.指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后亦泛称外族的服装


引证解释

1.指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后亦泛称外族的服装。参见“胡服骑射”

《后汉书·五行志一》:“灵帝好胡服、胡帐、胡牀、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族皆竞为之。”

《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齐显祖﹞或身自歌舞,尽日通宵,或散髮胡服,杂衣锦綵。”

《宣和遗事》后集:“自屏后呼其妻出拜二帝曰:‘此女汝家人也。’妇人出拜已,衣胡服,二帝不能识之。”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我伯叔,我昆弟,我亲戚故旧,固犹是冠胡冠服胡服,以苟安其奴隶也。”


国语辞典

1.北狄的服装

《史记·卷一一〇·匈奴传》:“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


网络解释

1.胡服

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古代常见胡服有圆领袍、曳撒、高腰襦裙等服饰。


英语翻译 Hu dres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胡服造句

  • 1、按照古代的说法,便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里面的那种胡服
  •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就抛却了那繁重的全身战甲,变为轻便为主,也打造出了无敌于天下的赵国骑兵。
  • 3、反观赵国,武灵王赵雍以“胡服骑射”大幅度提升国力之后,野心渐露。
  • 4、有贵游士庶好衣胡服,为豹皮帽,妇人则簪步摇。
  • 5、西北少数民族多以游牧、渔猎为生,其服饰特征多为短衣、左枉,腰间系革带,下着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便于活动,史称“胡服”。
  • 6、渔猎为生,其服饰特征多为短衣、左枉,腰间系革带,下着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便于活动,史称“胡服”。
  • 7、十四年前,赵国乘胡服骑射之威,北侵燕国,国力衰微的燕国做了三次顺应民意的抵抗后,不得不割让南部十六城与赵国,方才止住兵戈。
  • 8、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有些年头了,一开始以脏乱差名闻天下,自从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当国君后,推行“胡服骑射”。
  • 9、思索间,时光隧道的两边的人影变换更加快速,现代装、古代服装,奇装异服,胡服骑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 10、据统计,出自邯郸的成语上百条。比如大家熟悉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我们只要用心收集,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共2页:12下一页。
  • 11、它不仅见证了“胡服骑射”的伟大变革,也恰好处在当时中国农作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上。
  • 12、因此可以说这种变革,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飞跃,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的突变。
  • 13、想来当年赵王也是在和胡人的不断交往中看中了胡装骑马打仗更便利的特点,才大胆改革让汉人穿胡服的。
  • 14、头戴幞头,身着窄袖翻领胡服,丰颐阔额,两眼圆睁,朱唇皓齿,络腮胡须,袒胸露腹,足蹬乌皮靴,作扬手扭腰踏足舞蹈状。
  • 15、自此以后,赵军改穿胡服
  • 16、胡服骑射,高见远识。
  • 17、支持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 18、改革为例,胡服骑射作用在于强大赵国。
  • 19、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20、赵国不甘人后,推行胡服骑射,也强大起来。
胡服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