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通宝
tōngbǎo

通宝


拼音 tōng bǎo

简拼 TB

词语解释

通宝[ tōng bǎo ]

1.中国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南唐的“唐国通宝”、宋代的“太平通宝”、元代的“至正通宝”、明代的“大明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等


引证解释

1.中国 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 南唐 的“唐国通宝”、 宋 代的“太平通宝”、 元 代的“至正通宝”、 明 代的“大明通宝”、 清 代的“康熙通宝”等。 日本、越南、朝鲜 等国的钱币也曾用“通宝”之名


国语辞典

1.通用的钱币。自唐以来的货币,多以通宝为名,至清末制作铜元,银元始废

“开元通宝”、“正隆通宝”。


网络解释

1.通宝 (古代方孔钱之一种)

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另有元宝、重宝、之宝等钱。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币面上下右左有“开元通宝”四字。“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有人按顺时针方向回环来读作“开通元宝”,成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 “元宝”命名的由来。

通宝”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如唐代的“建中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南宋的“大宋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等。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还曾试铸“民国通宝”。“通宝”钱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通宝造句

  • 1、小张,你真的是好眼力啊,沙里淘金,从这么一堆高仿的五帝钱中发现了一枚雍正通宝的雕母。
  • 2、其中,不乏元末农民起义军韩林儿所铸“龙凤通宝”小平折二折三钱,徐寿辉所铸“天启通宝”小平折二钱。
  • 3、看着傲龙还在那里大放厥辞,通宝上人一副不温不火的高人形象出现在众弟子面前,看着掌门亲自出现的普通弟子,眼中全是狂热的拜服之色。
  • 4、经对寺内的塔址和殿址发掘,出土了石灯台经咒幢、舍利塔、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小红陶塔、壁画残片、瓦当、开元通宝等众多文物。
  • 5、考古人员对寺内的塔址和殿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众多文物,如石灯台经咒幢、舍利塔、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小红陶塔、壁画残片、瓦当、开元通宝等。
  • 6、青龙寺遗址及僧墓内出土了众多文物,如石灯台经咒幢、舍利塔、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小红陶塔、壁画残片、瓦当、开元通宝等。
  • 7、上书‘靖康通宝’四个秀美楷字,由宋徽宗亲自题写。
  • 8、在中国古钱币中,论年代久远,有最早的“贝币”,论材料名贵,有黄金铸造的钱币,论书法之优,有宋徽宗赵佶自创“瘦金体”大观通宝,堪称书法最美的钱币。
  • 9、韩林儿铸有“龙凤通宝”,徐寿辉铸有“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铸有“大义通宝”,张士诚铸有“天佑通宝”。
  • 10、宝物虽然繁琐,但也有规矩可循,只要眼界通达,识出宝物的样式,出处,便能按图索骥,沟通宝灵,这也是一个鉴宝师的窍诀所在。
  • 11、你们看这枚‘雍正通宝’,包浆是对的,就是看上去规格好像比正常的雍正通宝大了点,这应该是楷书小平宝泉局通宝的母本。
  • 12、铜钱中,“五铢”钱影响最大,以汉武帝“元狩五铢”诞生为一个标志,一直到唐高祖“开元通宝”诞生后,五铢体系才被通宝体系取代。
  • 13、目前,在川内发行的金穗借记卡包括金穗通宝卡、金穗星座卡、金穗校园卡和天府旅游卡等主要卡种。
  • 14、然而从老通宝懂事以来,他们家替这小长毛鬼拜忏念佛烧纸锭,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 15、舍利塔、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小红陶塔、壁画残片、瓦当、开元通宝等。
  • 16、舍利塔、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小红陶塔、壁画残片、瓦当、开元通宝等众多文物。
  • 17、“天定通宝”,陈友谅铸有“大义通宝”,张士诚铸有“天佑通宝”。
  • 18、作为迄今第一部通宝币制的专题通史,该书对货币史着之结构、体例和内涵等范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成功创新。
  • 19、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 20、洛阳的农行金惠通宝卡在丹东建行ATM机查询余额收钱么?
通宝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