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之而
zhīér

之而


拼音 zhī ér
注音 ㄓ ㄦˊ

简拼 ZE

词语解释

之而[ zhī ér ]

1.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属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戴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引证解释

1.须毛

《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戴震 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属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

与 戴 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押而字》:“荆公乃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之而为禽,鄂不为华,凿坚彫疏,旌旄委蛇。”


网络解释

1.之而

之而的释义是须毛,出自《周礼·考工记·梓人》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之而造句

  • 1、市场如同一头牛,只有目无全牛,才能随心解之而合其关节。
  • 2、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4、朱丹此刻觉得五脏六腑都扭缠在一起,那种痛苦,又能比叶秋少的了几分,恐怕比叶秋的痛还要有过之而不及。
  • 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 7、对于这些耻辱,如果听之任之而不鸣鼓而攻之,则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
  • 8、赵氏竟敢不献土地,智伯便大兴问罪之师,并率领韩、魏二氏,攻伐赵氏,意欲剪灭之而占有其地。
  • 9、雨也如同花草树木一样,能否成为风景,还取决于人们的心情。久旱逢甘霖,不论在谁的眼里,都是一份美丽;而淫雨霏霏,堤破水淹,又有谁不为之而心烦?
  • 10、当别人在公众场所不小心出丑时,我们往往一笑了之;而当同样的情境在自己身上出现时,我们往往好长时间不能从尴尬中走出来。
  • 11、牙签玉轴希有难得之物,一夫怀挟提挈,负之而趋,往复四千里,如堂过庭。
  • 12、孤立而自营,则冻馁且或难免;合众人之力而营之,而幸福之生涯,文明之事业,始有可言。
  • 13、兄台此言甚是,若将春日西湖比作闺房之秀,观之而明媚动人,那么西湖夏景就是林下之风,望之而清凉身心。
  • 14、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15、冷静的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 1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 17、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 18、世临日建,虽临月破,又子孙临日建,飞灾横祸化为尘,且又得动爻扶之,而化进神,卯日病退。
  • 19、夫书者,英杰之余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 20、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之而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