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尊王攘夷
zūnwángrǎng

尊王攘夷



词语解释

尊王攘夷[ zūn wáng rǎng yí ]

1.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汉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


引证解释

1.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 春秋 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 周 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 齐 晋 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 汉 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

《论语·宪问》“晋文公譎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譎” 宋 朱熹 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 周室 者也。”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八:“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国语辞典

1.尊敬王室,排除夷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篇》:“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网络解释

1.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语翻译 Sonnō jōi (Pol)​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尊王攘夷造句

  • 1、幕府不顾朝廷的强烈反对,与美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通商条约,从而激起尊王攘夷运动。
  • 2、宋襄公与楚国会盟的目的很明确,他不像齐桓公那样,要“尊王攘夷”,更不是想当楚国的盟主,他是要结交楚国,以威服诸侯,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
  • 3、尊王攘夷,铁蹄之下,俱是大明领土。
  • 4、这些说法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尊王攘夷的需要。
  • 5、然而清流尊王攘夷,其本色和特色都在于不重利害只论是非。
  • 6、借着打压尊王攘夷派的运动,而将屠刀伸向了反对自己的,拥立庆喜的一派人等。
  • 7、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千古流芳!
  • 8、他借着打压尊王攘夷派的运动,而将屠刀伸向了反对自己的一派人等。
  • 9、盯上的尊王攘夷派志士。
  • 10、镇压坚持尊王攘夷的爱国志士。
  • 11、斗争的失利使尊王攘夷派重新考虑战略。
  • 12、其曾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荣耀一时。
  • 13、同年秋瑞山回国,各方面进行活动,宣传尊王攘夷
  • 14、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 15、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
  • 16、回乡以后,下士由于对政策与政治不满,组成了尊王攘夷派,对于美利坚的船只置之不理。
  • 17、尊王攘夷运动参加。
  • 18、进入尊王攘夷战场逐层挑战。
  • 19、以长州为中心的尊王攘夷派策划政变。
  • 20、在世子的时候,就积极支持尊王攘夷运动。
尊王攘夷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