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捣衣
dǎo

捣衣


拼音 dǎo yī
注音 ㄉㄠˇ 一

简拼 DY

词语解释

捣衣[ dǎo yī ]

1.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


引证解释

1.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

捣,一本作“擣”。 唐 贾至 《答严大夫》诗:“今夕 秦 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至移碌碡於房上,砰然滚落,火焰飞腾,击捣衣砧为数段。”

2.擣衣: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葛天民 《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

清 陈维崧 《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国语辞典

1.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裁成衣物。也作“捣练”、“捣衣”

2.以杵捶击衣物使干净。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也作“捣衣”

《老残游记·第三回》:“走著看著,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

3.乐曲名。为琴曲。相传为唐代潘庭坚所作。古代秋凉时,家家妇女为亲人赶冬衣而捣衣,故乐曲以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为主。或称为〈捣衣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捣衣〉


网络解释

1.捣衣 (中国古代民俗)

捣衣,中国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英语翻译 to launder clothes by poundi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捣衣造句

  • 1、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2、它的烟管;两边,掩藏着洗衣妇的捣衣杵、矮凳和系在绳索。
  • 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4、捣衣是古代妇女洗涤时用棒锤打衣物的意思。其题材在古代运用于诗词中,唐代清商大曲见其曲名。
  • 5、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 6、阿婆阿婶们在河边洗衣,捣衣之声沿河而下,绵绵不绝于耳。
  • 7、佃户曹二妇悍甚,动辄诃詈风雨,诟谇鬼神;乡邻里闾,一语不合,即揎袖露臂,携二捣衣杵,奋呼跳掷如羉虎。
  • 8、指捣衣石和棒槌。
  • 9、指寒秋的捣衣声。
  • 10、清砧,指清冷的捣衣声。
  • 11、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
  • 12、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
  • 13、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 14、沱江水倒映着浣衣女的窈宨身影,捣衣的棒槌声在暮色中传得很远很远,引着我们恍惚像是穿越到了世纪之初沈先生笔下的那个时空。
  • 15、这里的妇女们正忙着动刀动尺裁制过冬的棉衣,白帝城里传来阵阵捣衣的砧声,这一切都搅动起诗人刻骨镂心的乡愁而无法开释。
  • 16、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
  • 17、清早推开窗,碧蓝的天空让人神清气爽,飘着几丝薄云的天上偶尔可瞥见几只鸟儿掠过,临河的房前,捣衣妇女的棒槌敲打在衣服上的吱呀声,和悠闲自在的野鸭叫唤声交融在一起。
  • 18、那捣衣声越来越近了,隔着雾气,仿佛近在耳边。可是我已不再急迫地去寻找,而是像刚刚的那位老人一样,缓步行在溪边,当我真正慢下来,我才发现,原来,江南,那么美。
  • 19、菜园里,蔬菜颜色各异,形态多样;家门前,花儿争奇斗艳,芬芳无比;河中群鸭悠闲漫游,河边妇女辛勤捣衣。捉田鸡、打水漂、钓草鱼、烤地瓜这是乡村。
  • 20、它也是隔雨红楼上的佳人听雨凝眸,一边是玉帘中恨那薄情人离后音信也无个,一边是捣衣砧上注入数也数不尽的相思,一边是独看灯花、空舞团扇、暗自颦眉泣泪的缕缕幽情。
捣衣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