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苏堤

苏堤


拼音 sū dī
注音 ㄙㄨ ㄉ一

简拼 SD

词语解释

苏堤[ sū dī ]

1.见“苏公堤”


引证解释

1.见“苏公堤”


网络解释

1.苏堤 (杭州苏堤)

杭州西湖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 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元史》记载,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英语翻译 Su Causewa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苏堤造句

  •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 2、你来到西湖,从叠烟架翠的峨眉到软红十丈的人间,人间对你而言是非走一趟不可的吗?但里湖、外湖、苏堤、白堤,娘,竟没有一处可堪容你。
  • 3、今日苏堤横卧湖上,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构成了“三潭印月”,湖边垂柳成行,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
  • 4、平湖秋月是女人的含情脉脉,苏堤春晓是女人的妩媚动人,曲院风荷是女人的风姿绰约,柳浪闻莺是女人的娇声嗲气。
  • 5、湖光山色,让我们对酒当歌。雨打残荷,让我们画船听雨。骤雨初歇,让我们细说从头。苏堤杨柳,让我们信步而游。世界旅游日,走出家门,天天旅游!
  • 6、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
  • 7、漫步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苏堤春晓”。
  • 8、苏堤长达二千余米,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
  • 9、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
  • 10、“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如此美景不应仅仅停留在古诗里,植树节,大家都来把树种,美好的生活如诗如画美。
  • 11、开心灯谜添欢笑,唐风宋韵闹元宵。苏堤古树河边柳,燃尽烟花放鞭炮。欢聚时光总嫌少,甜蜜汤圆吃到饱。亲朋好友话桑梓,浓情蜜意在元宵!
  • 12、许多观鸟爱好者也愿意聚集在西湖,在苏堤锁澜桥,可以见到白鹭、翠鸟、鸬鹚、绶带鸟等。
  • 13、时报讯在太子湾附近,苏堤南口和南山路沿线上,一些郁金香悄然生长,含苞待放。
  • 14、多情骚客,思春佳人,三两成群,或游于苏堤,或荡于画舸。
  • 15、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你怎么不被她吸引呢?
  • 16、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家争鸣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泛动,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你怎样不被她招引呢?
  • 17、苏东坡谪惠朞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他力倡疏浚西湖,将浚出的湖底筑堤与西新桥连成一个整体,后人称之为苏堤
  • 18、亲爱的,我像这船头,有一种昂首破浪的勇敢;而你正像这船尾,是刚刚结束的时间。你有一种相当晚熟的认真,像是冬天里缓慢的阳光执着地一丝不苟地照在棉鞋上;而我,正是这敏感而又一刻不停变幻的苏堤、春晓。桑格格 
  • 19、配合东海油气勘探工作,用该识别模型对苏堤构造带的钻遇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
  • 20、走过跨虹桥,来到苏堤,正是一天中西湖色彩最为丰富的时刻。
苏堤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