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理学
xué

理学


拼音 lǐ xué

简拼 LX
五笔 GJIP

词语解释

理学[ lǐ xué ]

1.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引证解释

1.宋 明 儒家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 等的哲学思想。 宋 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 明 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理度议谥》:“理宗未祔,议諡……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无间言。”

元 刘将孙 《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周益公之辞藻,朱文公之理学,杨诚斋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阁皁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下官程颐,别号伊川……自惭理学名儒。”

2.教学上理科的旧称


国语辞典

1.性理之学。宋儒释经,以传道自命,重疏义理,兼谈性命,为与禅学、道教相结合所产生的学派。理学衰于元,而复兴于明。王守仁承继陆九渊之学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谈


网络解释

1.理学 (北宋时期形成的哲学思想)

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 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张昶等等、明朝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语翻译 School of Principle; Neo-Confucian Rationalistic School (from Song to mid-Qing times, c. 1000-1750, typified by the teachings of Cheng Hao 程颢, Cheng Yi 程颐and Zhu Xi 朱熹); scienc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理学造句

  • 1、他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 2、我本行并非在物理学,所以今日半路出家,夸夸而谈,真是见笑大方了!
  • 3、对高深的动力物理学,他研究半年后,便豁然贯通了。
  • 4、在我国有很多地理学家,但专门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却寥若晨星。
  • 5、牛顿是物理学领域的泰山北斗。
  • 6、在有机物和机器的混合物中,生理学总是略胜一筹。
  • 7、对于心理学我是一窍不通,所以不敢对这篇文章妄下雌黄。
  • 8、北宋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 9、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人自身的引人入胜的科学。
  • 10、我们大多数人对原子核物理学一窍不通。
  • 11、我对原子核物理学一窍不通。
  • 12、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 13、在近代物理学上,爱因斯坦可算得是不祧之祖了。
  • 14、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人们心理的科学。
  • 15、世风日下,伦理学家呼吁赶紧采取措施。
  • 16、你是大伙选出来的人民代表,处理学校与村里的矛盾纠纷,名正言顺。
  • 17、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
  • 18、这些人采用张冠李戴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
  • 1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鲜活最深刻的社会学心理学不在学院里,也不在高头讲章中,而在民间。
  • 20、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理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