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京师
jīngshī

京师



词语解释

京师[ jīng shī ]

1.帝王的都城

自京师来。——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赴举京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京师乘风雪。——清·姚鼐《登泰山记》

capital (of a country);


引证解释

1.一说, 陕西 凤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师,周文、武 建都于此,统名之曰“京师”。见 清 顾炎武 《肇域志》。一说, 陕西 凤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师,周文、武 建都于此,统名之曰“京师”。见 清 顾炎武 《肇域志》

《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

马瑞辰 通释:“京为豳国之地名……吴斗南曰:‘京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之类。’其説是也。”

京师”之称始此。后世因以泛称国都。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史记·儒林列传》:“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

2.天子的军队

《左传·庄公十一年》:“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3.指朝廷

《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輒繫责治之。”


国语辞典

1.首都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三国演义·第二回》:“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

都门 毂下 京都 京华 京城


网络解释

1.京师 (汉语词语)

京师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为jīng shī,

指首都。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后世因以泛称国都。


英语翻译 capital (of a countr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京师造句

  • 1、咸丰帝闻警大怒,把提督、总兵、副将各人,革职拿问,特命亲王僧格林沁,带兵赴天津防守;又命亲王绵愉,总管京师团防事务,严行巡逻。
  • 2、第二天,广平王李叔进入京师,城中老幼百万人,夹道欢呼,流着泪说:没有想到今天又见到官军。
  • 3、安禄山性骁勇,能通解运用六蕃语言,曾任互市牙郎即现在的翻译官,其后任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捉上将,升讨击使,但因与奚、契丹战败,罪大当诛,因此被送往京师
  • 4、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 5、她艳帜所指,当者披靡,名头响遍了京师九城。
  • 6、同时在附近屯以重兵,在关城以北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数策并施,则京师必定固若金汤、稳如磐石了。
  • 7、多尔衮愤懑不已却无可奈何,遂采纳降将洪承畴的建议,决意率兵经密云、蓟州一带南下,直趋京师
  • 8、京师此时已是金风送爽了,可南国依然酷暑难耐,你们能如此之快赶到金川一定是不辞劳苦,昼夜兼行了。
  • 9、卒不改官,浮沈京师,至死不屈。
  • 10、昌平县拥有众多历史故迹,京师屏障居庸关是万里长城名关;十三陵和地下宫殿举世闻名。
  • 11、蜀中李家,原本祖籍宁晋属京师真定府,奈何经洪武大案,李家因李景隆而遭到株连,迫于无奈,被迁徙到了蜀中。
  • 12、监国以弱卒数万留守京师,鲜卑、羌、羯攒聚如林,此皆国之贼也,我之仇也。
  • 13、没有真正见到过的京师人,任你是想破了脑袋,也一样没有办法想象得出,那人流如织、九衢三市的花锦世界。
  • 14、刘昌裔死后,聂隐娘骑驴来到京师,痛哭而去,后遇刘昌裔之子,千叮万嘱令其辞官免灾,此后便下落不明。
  • 15、正德五年八月,张永班师回朝,押着寘𫔍及其亲属十八人抵达京师,在东安门举行献俘与受俘仪式。
  • 16、常令其将刘骆谷留京师诇朝廷指趣,动静皆报之。
  • 17、翰林院的文章是京师十大可笑里有的,寻章摘句拼四六偶儿,最没意思的了。
  • 18、后来就赶上大将军何进召天下猛将、豪杰云集京城洛阳向何太后施压,这个时候董卓就趁着老何被杀之机率领步骑三千人强行进入京师
  • 19、先是海运倾覆,粮漂人亡,京师供给紧张,继而江淮风雨异常,海啸河溢,陷溺人民,哭号震野,贾三近疾书请赈救灾。
  • 20、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京师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