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歃血
shàxuè

歃血


拼音 shà xuè

简拼 SX

词语解释

歃血[ shà xuè ]

1.古人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smear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on the mouth — an ancient form of swearing an oath;


引证解释

1.古代盟会中的一种仪式。盟约宣读后,参加者用口微吸所杀牲之血,以示诚意。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

《穀梁传·庄公二十七年》:“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

《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

司马贞 索隐:“盟之所用牲贵贱不同,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豭,大夫已下用鸡。今此总言盟之用血,故云‘取鸡狗马之血来’耳。”

2.指结盟

《新唐书·长孙无忌传》:“突厥頡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帝顾新歃血,不取为失机,取之失信,计犹豫,以问大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而当其歃血举义之时,固未尝以其必从而少沮。”


国语辞典

1.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

《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网络解释

1.歃血 (汉语词语)

歃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à xuè,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英语翻译 to smear one's lips with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as a means of pledging allegiance (old)​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歃血造句

  • 1、双方当即击掌为誓,歃血为盟,同饮杯中酒,共图稻粱谋。
  • 2、字,大家意气相投,不如在此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从此吉凶相共,患难相扶。
  • 3、时值五月,本应是公孙度二次东征的时候,却因辽东、高句丽两家结姻通好,歃血为盟而告终。
  • 4、今叔宝兄如此仗义,何不就在此处摆设香案,大家歃血为盟,以后必须生死相救,患难相扶,不知众位意下若何?
  • 5、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奸佞谋逆、天下不平,王侯将相歃血为盟迎天子,金台拜将跃马扬刀入帝都!
  • 6、长征时,刘伯承用歃血为盟的办法,和少数民族约定各不相犯,使红军胜利的前进。
  • 7、长征时,刘伯承用"歃血为盟"的办法,和少数民族约定各不相犯,使红军胜利的前进。
  • 8、祖尚时年十九,升坛歃血,以誓其众,泣涕歔欷,悲不自胜,众皆感激。
  • 9、当晚,封小七与朱元璋、刘基把酒论天下,三人达成天下绿林道协助义军杀鞑子之大略,封小七与朱元璋歃血为盟,结为金兰兄弟。
  • 10、……我等四十六人因义气相投,于山东济南府贾柳楼,歃血为盟,誓结金兰,今后祸福相共,患难相扶,如有异心,天神共鉴。
  • 11、当夜,南宫清风召集南宫世家近三百人,摆酒立盟,歃血为誓。
  • 12、五人离席而出,当着张仲武等人,撮土为香、歃血为盟,叩拜天地、义结金兰。
  • 13、圣父再上,我等今日歃血为誓:同甘共苦,不惧生死,誓抗魔族,扬我汉威!若违此誓,生生世世,永陷魔域;子子女女,永为贱奴!
  • 14、生死约歃血立,烂漫花下恍如在昨夕。
  • 15、群雄当下点起香烛,一齐拜天祷祝,接着便是歃血为盟,出征去了。
  • 16、铁熊大哥要和林大哥一起,月儿妹妹更不用说了,当初义结金兰时,我们歃血为誓,有福同享,有难同担,那小妹岂有列外之理。
  • 17、他于是取酒歃血为盟:“我等誓不负约。”。
  • 18、古人歃血订盟,发愿明誓,必要坚守笃行,背弃者往往道义尽失。
  • 19、你们如果想做强者可以留下来与我一同打造一片锦绣河山光明前途,我会让你们做一个有尊严可以被自己后代看的起的人,我蒙恬歃血为誓。
  • 20、白龙手下拥有四十多名弟兄,个个武艺高强,入寨时按照规矩,都与白龙椎牛歃血,以表忠诚。
歃血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