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蜀汉
shǔhàn

蜀汉


拼音 shǔ hàn

简拼 SH

词语解释

蜀汉[ shǔ hàn ]

1.三国之一,公元221-263年,刘备所建。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

the kingdom of Shu Han (221-263), on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引证解释

1.蜀郡 和 汉中 的并称

《战国策·秦策三》:“栈道千里,通於蜀汉。”

汉 班固 《西都赋》:“陂池连乎蜀汉,繚以周墙,四百餘里。”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八:“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2.三国 之一。公元221年 刘备 在 成都 称帝,国号 汉,史称 蜀 或 蜀汉。公元263年为 魏 所灭


国语辞典

1.朝代名。(西元221~264)​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史称为“蜀汉”。凡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为魏所灭


网络解释

1.蜀汉 (三国时期政权)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英语翻译 Shu Han (c. 200-263)​, Liu Bei's kingdom in Sichuan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claiming legitimacy as successor of Han

法语翻译 Royaume de Shu

德语翻译 Shu Ha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蜀汉造句

  • 1、诸葛亮当轴处中,奉诏辅孤,为了蜀汉的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2、诸葛亮为蜀汉大业操劳一生,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 3、唐朝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大有蜀汉关羽应鲁肃之约单刀赴会的遗风。
  • 4、诸葛亮运筹帷幄,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 5、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 6、诸葛亮忠于蜀汉政权,足智多谋,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 7、蜀汉武乡侯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却在五丈原阳寿殆尽。
  • 8、诸葛亮初出茅庐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来刘备蜀国托付给了。毕竟独木难支。诸葛亮死,蜀汉还灭亡了。
  • 9、永宁镇站至蜀汉路西站行驶路线及站点不变,临时调整经蜀光路、蜀兴西街后回原线路行驶。
  • 10、第二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攻打汉中,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率军拒敌,费祎率军救援,魏军退兵。
  • 11、夷陵之战后,孙权为了维持与蜀汉的联盟关系,还都于建业。
  • 12、蜀汉将领,曾为关羽主簿,先后任职,宜都郡太守,丞相参军,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
  • 13、周兄说笑了,时至今日,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头百姓,有谁没听过说书的讲蜀汉五虎上将?在下自然也是如雷灌耳,久闻大名。
  • 14、介你护主有功,特赏红缨枪,汗血马,望你为蜀汉多建战功,开疆辟土,驱魏吞吴!
  • 15、城固盛产柑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蜀汉江陵千树桔”的史载,唐宋时代城固“升仙蜜桔”就被朝廷定为贡品,“桔乡”美誉由此流传至今。
  • 16、公琰先生、休昭先生、叔延将军,你们皆是蜀汉柱石之臣啊。
  • 17、蜀汉集团的悲剧始于夷陵之失,夷陵成为蜀汉英雄们永远的伤痛。
  • 18、为纪念三国时朞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兴建的武候祠。现存武候祠为惠陵、昭烈庙、侯祠合并而来,上图中所示则为纪念刘关张结义的三义庙。
  • 19、自从年初刘璋在一群纷纷逃至益州的大汉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成都登基为帝,宣布继承昔日大汉朝的正统,正式建国蜀汉之后。
  • 20、客寓士大夫凌驾于本土士大夫之上,至此成了蜀汉立国传统。
蜀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