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四姓
xìng

四姓


拼音 sì xìng

简拼 SX

词语解释

四姓[ sì xìng ]

1.指四个姓氏。自汉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东汉·明帝时外戚有樊、郭、阴、马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三国·蜀有焦、娄、孟、毛四姓(见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吴有朱、张、顾、陆四姓(见《文选·陆机〈吴趋行〉》李善注);晋·广陵郡有雷、蒋、谷、鲁四姓(见《晋书·刘颂传》);唐有崔、卢、李、郑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南北朝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泛指名门贵族


引证解释

1.指四个姓氏。自 汉 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

东汉 明帝 时外戚有 樊、郭、阴、马 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三国 蜀 有 焦、娄、孟、毛 四姓(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吴 有 朱、张、顾、陆 四姓(见《文选·陆机〈吴趋行〉》 李善 注); 晋 广陵郡 有 雷、蒋、谷、鲁 四姓(见《晋书·刘颂传》); 唐 有 崔、卢、李、郑 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

2.南北朝 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

《梁书·张绾传》:“綰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

《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閲为之制……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泛指名门贵族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贮四姓之良家,延诸姑与伯姊。”


国语辞典

1.四个姓氏。我国历代常有以四个豪门贵族合称为“四姓”的现象。如东汉时有樊、郭、阴、马四姓;三国吴有朱、张、顾、陆四姓;晋代有雷、蒋、谷、鲁四姓;唐代有郑、卢、李、崔四姓

2.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

《南史·卷五六·张弘策传》:“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

《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柳冲传》:“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

《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网络解释

1.四姓

四姓通常指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非常有名望的四大望族,由于姓氏不同,而称为“四姓”。 同时某些四种不同阶级,不同等次的划分方法也成为“四姓”。如南北朝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又如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奢、首陀罗)又称四种姓、四姓种或四品人。四姓全国人数4430人,北京人数10人,主要分布安徽、云南 ,起源不详。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四姓造句

  • 1、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 2、吕蒙正与同朝一位吴姓官员素有嫌隙,他卸任宰相后,这位吴姓官员便在皇帝面前进谗,导致吕氏全族被迫流亡,不得不改成“高、江、卢、纪”四姓逃亡。
  • 3、出身名门,先祖是广州十三洋行富商,由大户营洋货致鉅富者,有潘卢伍叶四姓之称。
  • 4、常住居民有欧阳、刘、王、张四姓
  • 5、刘关张赵四姓的共同组织。
  • 6、刘、关、张、赵四姓华人均可参加。
  • 7、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
  • 8、现村居徐、纪、高、王四姓
  • 9、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 10、该村现有李、任、吴、张四姓
  • 11、有巢教人巢居,四姓谓叙命纪。
  • 12、山上有赤、黑二穴,巴氏住赤穴,其余四姓住黑穴。
  • 13、村内水塘原是四姓公塘,故名。
  • 14、巴氏出于赤穴,其余四姓出于黑穴。
  • 15、全村以赖,罗,郭,黄四姓
  • 16、该村现有王、吴、任、许四姓
  • 17、其姓氏有蓝、雷、钟、李四姓
  • 18、姓氏分别为李,林,苏,黎四姓
  • 19、历蒙赵杨段四姓,俱僭称帝。
  • 20、四姓莫着,而务相之剑悬焉。
四姓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