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史可法
shǐ

史可法


拼音 shǐ kě fǎ

简拼 SKF

词语解释

史可法[ shǐ kě fǎ ]

1.明末大臣。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祯进士。曾被派遣镇压农民起义军。后任南京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在南京拥立南明弘光帝,任东阁大学士。后被派到扬州督师抗清守城。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劝降,他坚决拒绝。清军攻破扬州城后,他自杀未死,被俘后不屈殉难。扬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岭筑衣冠冢凭吊纪念他


国语辞典

1.人名。(西元1601~1645)​字宪之,一字道邻。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崇祯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皖、豫,后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多尔衮致书劝降,坚拒,城破被害。清乾隆时追谥为忠正。后人尊称为“史阁部”


网络解释

1.史可法 (明末抗清名将)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


德语翻译 Shi Kefa (Eig, Pers, 1602 - 1645)​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以古为鉴(打三字明代人物)
谜底:史可法
解析:“只对”二字各取一半。

谜面:鉴往知来(打一明代人名)
谜底:史可法
解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谜面:智者不蹈复辙(明人·探骊格)
谜底:史可法

谜面:古为今用(打一明代人名)
谜底:史可法

史可法造句

  • 1、史可法、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所景仰。
  • 2、中国历史上成仁取义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 3、今天我们很难猜测史可法站在督师行辕门前的台阶上,目送快马远去时的心态。
  • 4、有一种记载说,史可法微服私访行至淮上,竟被督工头目抓去当苦力,碰上刘泽清来查看营建情况,他才扔下肩头上的巨木大叫:“学生效劳三日矣!”。顾诚
  • 5、史可法与将士们一样,披着铠甲,眠卧沙场,枕戈待敌,尤其是夜晚,天气更为恶劣。
  • 6、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 7、记者昨从有关方面获悉,我市将在全社会举办多种纪念活动,进一步弘扬史可法临危不惧、临难不苟、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 8、邓希贤率先发难,对于我善待史可法他原无甚意见,可是见史可法如此固执又出口伤人忍无可忍。
  • 9、中国历史上成仁取义的人士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 10、来的正是史可法的亲兵,他们兼程而进,终于来到了潼关。
  • 11、左光斗的门生史可法化装潜入狱中探望,左已面目焦烂,难以辨认,左膝以下筋骨全部断裂。
  • 12、震动,史可法则称赞范凤翼的英姿杰识,谓“士之附之亦诚百物之于麟凤”,史可法是一位秉心至公而载笔不阿的大丈夫,他的评价重于鼎鼐,断非浮言。
  • 13、全祖望在这篇文章中,热烈颂扬了史可法等人誓死不屈的坚贞气节。
  • 14、又遣将统军阻击史可法等援军。
  • 15、史可法困守孤城,誓死不降。
  • 16、就在这种条件下,史可法与将士们一样,披着铠甲,眠卧沙场,枕戈待敌,尤其是夜晚,天气更为恶劣。
  • 17、史可法自杀未遂,被俘后忠贞不屈,壮烈就义。
  • 18、我想当年的史可法就是最好的例子吧,无所畏惧决不妥协坚守阵地。
  • 19、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
  • 20、文天祥是,史可法是,他们两个人所处的朝代的最后的那些战士也是。
史可法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