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辞赋

辞赋


拼音 cí fù

简拼 CF
五笔 TDMG

词语解释

辞赋[ cí fù ]

1.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引证解释

1.文体名。 战国 时 楚 屈原 有《离骚》, 荀卿 有《赋篇》,为赋之先河。至 汉 而赋体大盛,名 屈原 等所作为《楚辞》。常以辞赋并称。辞赋讲求声调,以抒情为主,注意排比铺陈。其后以行文骈散之异而分为骈赋、文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説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説之,因病免,客游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予谓老子《道德篇》,为玄言之祖;屈宋《离骚》,为辞赋之祖;司马迁《史记》,为纪传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矣。”

清 姚鼐 《<古文辞类纂>序目》:“辞赋类者,《风》《雅》之变态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辞赋》:“唐天宝十三载,始试诗赋,盖用梁陈之意云,科举之以辞赋,此其初也。”


国语辞典

1.文体名。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故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以抒情为主,讲求声调之美,并注重排比铺陈


网络解释

1.辞赋

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辞赋盛于汉,故世称汉赋。辞为文体之名,犹之论也,盖语言之别称,惟论则质言之辞,则少文矣。


英语翻译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辞赋造句

  • 1、在明末清初的辞赋创作中,咏物赋犹如百花苑中一朵奇葩,格外流光溢彩。
  • 2、真正使曹植名垂竹帛、流芳后世的,是他的诗文辞赋
  • 3、谢庄一向富于文采,他援笔立就千言,辞赋的内容哀艳可泣。
  • 4、描绘冰清玉洁、自在逍遥的神女形象,充分表现了当时辞赋创作疏离屈骚传统、超越世俗人生的倾向。
  • 5、这个人,学富五车,经纶满腹,书法精炼,辞赋优美,是个难得的大才。
  • 6、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邹阳、枚乘、严忌等都追随左右。
  • 7、司马迁为辞赋家立传并在其传中大量录入辞赋作品。
  • 8、缪远的武功技胜一筹,缪谷的辞赋斐然成章。
  • 9、六言对句是辞赋在吸取楚辞句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骈文的重要构件。
  • 10、政委殚见洽闻,德爰礼智,诗文含潘度陆,健笔凌云;辞赋腾蛟起凤,墨妙笔精,直追词宗孟学士。
  • 11、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
  • 12、蔡邕旷世逸才,通经史,善辞赋,书法亦闻名于世,又精通音律,才华横溢,然其在政治上确实非常幼稚。
  • 13、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 
  • 14、元好问早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曾经创作过辞赋作品。
  • 15、在经济生活和辞赋创作的结合上,汉初游士找到了延续生命与实现价值的新天地。
  • 16、辞赋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特色,最适宜写景状物,抒志言情,千百年来,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赋。
  • 17、最后,对两汉辞赋“九体”作品较为稀少的原因及“九体”作品在产生后不绝如缕的因由进行了分析。
  • 18、班昭是东汉着名的史学家和辞赋作家。
  • 19、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包括绪论、旅游诗祠、旅游辞赋、旅游楹联和旅游碑刻。
  • 20、其辞赋作品,创作手法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辞赋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