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补水
shuǐ

补水


拼音 bǔ shuǐ

简拼 BS

词语解释

补水[ bǔ shuǐ ]

1.由于货币成色、价值的不等,兑换时给予一定的贴补费,谓之补水


引证解释

1.由于货币成色、价值的不等,兑换时给予一定的贴补费,谓之补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理之笑道:‘光板和烂板比较,要伸三分多银子的水;你用出去,不和他讨补水,他那得不疑心你用铜银呢。’”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账房:]啊哟,中央纸吗?那是不行的!我们收的都是毫洋,而且都是新毫,(指着搭裢)不信你看。[王素薇:]我们照市价补水就是。”


网络解释

1.补水

补水,一般是指一个美容概念,是指通过使用保养品和维持身体水分平衡两种手段来维持肌肤,尤其是面部肌肤表皮层的含水量。补水之所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容概念,是因为肌肤的水分非常容易流失,而肌肤缺乏足够的含水量将直接导致肌肤代谢不正常而衰老、出现皱纹和色斑等等一系列肌肤问题。


英语翻译 Replenishmen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补水造句

  • 1、暑热一浪高一浪,我发短信给你看。送你西瓜冰红茶,防暑解渴补水添。送上微风智能帽,避日扇凉心里甜。吹走烦躁与郁闷,透心凉意爽无限。愿你大暑清凉。
  • 2、夏季常洗脸,去污又清鲜;夏季常刷牙,洁白美无暇;夏季常喝汤,补水补健康;夏季常喝茶,消暑乐无暇;夏季多走动,心情放轻松;夏季养生好,笑容都是宝。
  • 3、换季秋老虎,当心别中暑。户外别暴晒,小心日头毒。高温少作业,降温又防暑。衣服要宽松,吸汗更舒服。多喝盐开水,补水要记住。祝你健康更无忧!
  • 4、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注意运动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热身,补水,饮食,让运动事半功倍。
  • 5、桑拿天,烈日炎,高温酷暑在眼前。多补水,食清淡,户外活动要锐减。心要静,身要健,保持快乐每一天。送关怀,传祝愿,降伏高温乐无边。
  • 6、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身强体健赶走阴邪。饮食温热,舒胃养脾。多粥少干,补水健胆。红焖羊肉补气养肾,麻辣火锅开胃热身。天寒人送暖,小寒友不寒,祝小寒快乐!
  • 7、春季养生妙招:细菌繁衍,防感冒;温差大,勿急减衣;多锻炼,深呼吸;调脾胃,宜食粥;少食酸物,多摄甘味;天干物燥,多补水;心境平和,忌烦躁。
  • 8、酷暑补水是首要,吃对食物最有效,黄瓜水分含量足,沙拉凉菜味道好,生菜夏季时令菜,三明治里放几片,樱桃搭配西红柿,功效翻倍皮肤好,愿快乐安康!
  • 9、夏季天气热燥燥,宝宝补水很重要;早晚一杯凉白开,肝脏肾脏毒洗掉;新陈代谢能促进,免疫功能就提高;为了宝宝认真做,预防疾病身体好。
  • 10、锄禾日当午,当心别中暑。户外别暴晒,小心日头毒。高温少作业,降温又防暑。衣服要宽松,吸汗更舒服。多喝盐开水,补水要记住。祝盛夏健康无忧!
  • 11、夏季养生,秘籍分享,防暑首要,补水先行,晨起空腹,温水润肠,一宜食粥,绿豆莲藕,二宜喝汤,山楂酸梅,三宜饮茶,红茶绿茶,关怀送上,快乐安康!
  • 12、补水只从外部用一些液体是不怎么有效的,我觉得要改善皮肤环境才能比较好的留住水分。
  • 13、大暑掀起高温热气浪潮,短信发起凉爽风暴。席卷你的烦恼,吹走骄阳高照,带走你的焦躁,送来凉风环绕,大暑时节驾到,防晒补水做好,愿你笑傲大暑逍遥。
  • 14、大暑到来热气高,日常保健要做好。常食水果美姿颜,开心快乐心灿烂。绿豆解渴能消暑,开怀畅饮健康驻。防晒补水要做好,青春美丽永不老。愿你大暑快乐。
  • 15、处暑刚刚到,夏意还未消,晨起带外套,保温不感冒,午后太阳照,防晒带草帽,夜风吹树摇,添衣别胡闹,蔬菜瓜果好,补水人俊俏,短信叮嘱到,祝你心情妙!
  • 16、夏季养生,秘籍分享,晚睡早起,午睡解疲,随时补水,少量多饮,适度锻炼,清晨傍晚,散步慢跑,气血畅通,黄瓜西瓜,消暑高招,关怀送上,快乐安康!
  • 17、夏至炎热酷暑绕,教你防暑小妙招,生津止渴吃西瓜,利尿补水降血压,多喝温水和绿茶,清凉爽心伴一夏,消暑首选绿豆汤,外出防晒不能忘,心境平和自然凉,愿您夏至保健康!
  • 18、炎热夏季已来到,正确补水有妙招。热茶消暑又解渴,水果蔬菜好功效。餐前睡前要适量,补水时间更重要。运动补水有讲究,电解饮料防虚脱。
  • 19、夏至到,问个好,短信发送一早关怀到;夏至了,防晒防暑很重要,提高警惕注意了;夏至来,多多补水延缓衰老,健健康康才是王道。祝夏至快乐开心好运绕,吉祥如意幸福罩。
  • 20、夏至已来到,身体易疲劳;冷饮要少喝,暴食更不好;多吃瓜果棒,补水不可少;绿茶是佳品,多喝抗衰老;平时多锻炼,营养要补牢!
补水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