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厥阴
juéyīn

厥阴


拼音 jué yīn

简拼 JY

词语解释

厥阴[ jué yīn ]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引证解释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网络解释

1.厥阴

厥阴在汉语中为多义词,在中医中指穴位名、一种疾病,经脉,也是九月和十月的代称。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厥阴造句

  • 1、内关、汯门、神门、厥阴俞、巨厥,主要是通过毫针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针灸,主要起到调理心气、安神定悸的功效。
  • 2、阳就烦,如张仲景讲乌梅丸证的蛔厥,厥阴病的蛔厥,静而复时烦,厥阴病经常出现烦。
  • 3、能临床辨别治疗厥阴病,方能真正了解仲景之学。
  • 4、学砭疗梳头;刮擦身体上的结节、痛点;用砭板刮拭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用砭锥点揉手三里、合谷、太冲等关键穴位,恢复行走的大有人在。
  • 5、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
  • 6、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如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等。
  • 7、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底部有足少阴肾经。
  • 8、汯门、神门、厥阴俞、巨厥,主要是通过毫针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针灸,主要起到调理心气、安神定悸的功效。
  • 9、如果在后背的肺俞、厥阴俞、心俞等处先刮痧,或在督脉上找与前胸骨痛对应的地方刮痧,会有更好的效果。
  • 10、章门穴属足太阴脾经,朞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前者为脾之募穴,后者为肝之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两穴位于胁肋,可以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 11、分析讲解手厥阴经,手少阳经的经脉循行。
  • 12、蠡沟为足厥阴肝经穴,是肝经的络穴。
  • 13、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 14、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原穴。
  • 15、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 16、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 17、厥阴风木司岁,则备清凉之药。
  • 18、定义:肝与胆相表里,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构成肝与胆的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 19、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络穴。
  • 20、即从蠡沟穴处由足厥阴经脉分出。
厥阴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