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西学
xué

西学


拼音 xī xué

简拼 XX
五笔 SGIP


词语解释

西学[ xī xué ]

1.周代小学名。旧时我国称从欧·美传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引证解释

1.周 代小学名

《礼记·祭义》:“祀先贤於西学。”

郑玄 注:“西学,周小学也。”

孔颖达 疏:“周之小学在西郊。”

《大戴礼记·保傅》:“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

2.旧时我国称从 欧 美 传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明 万历 以后,耶稣会教士 利玛窦、艾儒略 等相继东来,将西方学术、学说传入 中国,后统称新学,亦名“西学”。 清 末 容閎 有《西学东渐记》

清 王韬 《瓮牖馀谈·专重天算》:“兹海内所知者,尚有李壬叔、邹特夫数人在也。是则中国之明西学者未尝无人。”


国语辞典

1.周代的小学。因设于西郊,故称为“西学”

《礼记·祭义》:“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汉·郑玄·注:“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

唐·孔颖达·正义:“周之小学在西郊。”

2.近世由欧美各国传来的学术

清·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孙幼谷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旧居为苍霞精舍,聚生徒课西学。”


网络解释

1.西学

西学”的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最先是指在西方产生并传播到中国的学说。现在所说的“西学”不只是指“西方人的学问”,而应该被理解为“中国人研究的西方学问”。


英语翻译 also called 洋务运动; Western learning (intellectual movement in the late Qing)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西学造句

  • 1、他明确指出中国古代画家是根本躲避和反对焦点透视的,表现出一位学贯中西学者的理论自觉和自信。
  • 2、西方先进文化固然值得借鉴,西学东渐也理当提倡,但万不能对自己的瑰丽文化弃之如敝履。
  • 3、西学东渐催生了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也影响了中国的技术文化观。
  • 4、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学术始终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 5、那些年轻的“海归”派断然瞧不起文科中的旧式文人,彼此有冲突,严复希望中学西学两不相干,各自发展。
  • 6、从清末西学东渐,传统的意识形态动摇,北京城的娼业开始复兴,苏州的清吟小班,迤逦北上,八大胡同繁荣娼盛,官员们“谈助无非中发白,闲来只是逛胡同”。
  • 7、贺麟以积极的心态欢迎欧风美雨,欢迎西学东来。
  • 8、古往今来,谈论人生修养之籍可谓汗牛充栋,而能融贯中西学说,博通百家旨要,使人穷达可参,雅俗共赏,终身受用不尽的,却是寥寥。
  • 9、日本作为最早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亚洲国家,在西学东渐中充当了东亚各国接受西方先进文明的急先锋。
  • 10、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逐步确立。
  • 11、直到近现代,西学东渐,意笔人物画大发展,一度成为画坛的亮点,但现在却面临许多尴尬。
  • 12、余试阅之,文史各本多陈词滥调,无非忠孝仁义;而西学各本,太半译自西洋,佶屈聱牙,难明其意。
  • 13、由于种种原因,东吴大学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偏重于西学,国学在东吴大学中的地位与重视的程度逐步降低。
  • 14、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闭关锁国,西学东渐开了先河。
  • 15、结论是“西学东渐”的历史应该结束了。
  • 16、其原因为社会改革,西学东渐,文体发展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使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 17、纳西族东巴文化举世闻名,是现代和当代国际纳西学热和纳西族地区旅游大潮汹涌的一个最重要的促成因素。
  • 18、新时朞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及本土批评传统的重新梳整,中国文学批评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学术活力。
  • 19、此于文、武正科外,特设专科以考西学,可与科目并行不悖,而又不以洋学变科目之名,仍无碍于祖宗成法也。
  • 20、老师,您好。我希望能拜您为师,我坚信,只要我有这份心,老师一定能收我为徒。我是真心的。我一定会将老师教我的东西学会,巩固。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老师您辛苦了。
西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