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疏密
shū

疏密


拼音 shū mì

简拼 SM
五笔 NHPN

词语解释

疏密[ shū mì ]

1.稀疏与稠密

疏密不匀的排列。

density;

2.疏远与亲密

不间疏密。

distant and close;

3.松散与坚密

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沈括《梦溪笔谈》

loose and solid;


引证解释

1.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2.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

踈密,一本作“疏密”。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3.简与繁;略与详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衡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4.粗疏与精密

《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

《隋书·律历志中》:“大象元年,太史上士马显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孝宣皇帝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陆贄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5.宽严

《晋书·刑法志》:“咸康之世,庾冰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6.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7.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8.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网络解释

1.疏密

疏密,亦作“疎密”,稀疏与稠密,疏密不匀地排列;疏远与亲密,不间疏密;松散与坚密。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疏密造句

  • 1、这个城市的建筑疏密有致,妙趣横生。
  • 2、这里有疏密相间的院落,处处可见雕梁画栋的房舍。
  • 3、远望天姥群山,连绵起伏,红枫翠竹,疏疏密密。
  • 4、感谢如花的四季,青葱树木的摇曳,疏密中小鸟乐人的歌唱;感谢如花的青春,没有草稿的洒脱,无畏的勇敢尝试;感谢如花的灯炬,见证着我们潇洒的登台,记录我们奋斗的声影。
  • 5、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 6、感谢如花的四季青葱树木的摇曳疏密中小鸟乐人的歌唱。
  • 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 8、腊梅花的黄是那样的黄,黄的那样可爱,那样柔美,像初生的小鸡的嫩黄绒毛一般,它的形态有尖尖的,也有圆圆的,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小部分的含苞待放,已经没有了静静沉静睡在枝头上,一簇簇的花朵在寒风中摇曳散发
  • 9、漫步林间,亚热带炙热的阳光一改常态,穿过疏密相间的枝叶点滴漏下,在地面留下了斑驳的圆晕。
  • 10、他的作品用笔用线细腻勾勒,采色淡雅透明,构图疏密有致。
  • 11、我喜欢江南低调、内敛的平民小家院落,屋脊一片疏疏密密的鱼鳞细瓦。
  • 12、洋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疏密,叶大小、长圆性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根,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
  • 13、根据媒质疏密程度来分析纵波传播时媒质的运动状态,并通过媒质间相互作用力与媒质运动状态的关系,证明媒质单位面积相互作用力的功率等于能流密度。
  • 14、还以线条的疏密繁缛、曲直、粗细、劲柔等,具有复杂多变的线条美。
  • 15、在漓江边行走,随处可见的是碧秀的青山,疏密错落,或连绵数里,或独峰冷处于大片的田园之间,漓江山水的秀美画卷自然而然轻轻展开。
  • 16、元顶举步向前,却见面前树木参差错落,疏密不一,看起来路径不少,却不知哪一条能通向石楼的门前。
  • 17、植株疏密度和光照强度与探测距离和探测范围均成正比。
  • 18、他的作品用笔用线细腻勾勒,采色淡雅透明,构图疏密有致,飞鸟鸣禽往往用细笔刻画,背景环境则用水墨渲染,两种结合得自然和谐。
  • 19、击鼓能“音节殊妙”,“声节悲壮”,让听者“莫不慷慨”;为文能“轻重疏密,各得体宜”,“须臾立成,辞义可观”,为人推重。
  • 20、画面以白描形式将人文风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大到建筑体横贯东西,小到各色人物目色传情,线的疏密组织可谓“大道至简”。
疏密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