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捻军
niǎnjūn

捻军


拼音 niǎn jūn

简拼 NJ

词语解释

捻军[ niǎn jūn ]

1.清朝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1852—1868),活动在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带,主要领袖有张洛行、赖文光等。曾在太平天国领导下与太平军配合作战。1866年分为东、西两支,最后被清军消灭

the Nian Army;


引证解释

1.见“捻子”


网络解释

1.捻军

捻军(1853年——1868年)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长达十五年,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此后为后期捻军

捻军兴起后,首领为沃王张洛行(张乐行)、奏王苗沛霖、孙葵心等。至捻军时代首领为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勇王龚得树、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卫王李蕴泰等人,与太平军互有联络,行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1865年,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歼之后,清朝倾全力对付捻军,动用团练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后分为东、西二捻,西捻为左宗棠所平定,东捻乃李鸿章所灭。


英语翻译 Nien Army, leading a peasant rebellion against Qing dynasty in Northern China from 1851-1868,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South China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捻军造句

  • 1、从白莲教到王聪儿,太平天国,捻军等等,无一不是可歌可泣的民族复兴运动。
  • 2、太平军和捻军攻占了许多城池,不少官吏被杀或逃亡,地主、富商被杀被抢更是难以计数,人民的生活也遭受极大的影响。
  • 3、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嘉庆的负担加重。
  • 4、李鸿章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抵达徐州时,捻军已一分为二,赖文光、任柱等率东捻军仍留在中原作战,张宗禹、邱远才等则率捻军入陕西。
  • 5、山东地方社会在平定捻军后经历着一场变革。
  • 6、东捻军复走湖北,自孝感小河溪径趋河口镇。
  • 7、镇压捻军,后任山东布政使。
  • 8、至咸丰十四年,湘军力克天京。天国高危,顺势瓦解,子城深受帝之器重,居一品之高位,然亦不颜矣。其率部击捻军,然百密一疏,错失良机,捻军四窜,帝之大怒,迁之。
  • 9、东捻军在跳出包围圈后,复于五月突破运河防线,直趋山东半岛。
  • 10、山东地方士绅在捻军窜扰朞间,在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共同御捻、在维系地方社会之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1、山东地方官员,包括省级官员和基层官员对捻军窜扰都有防御。
  • 12、捻军覆灭后,清廷开复李鸿章迭次降革处分,并赏加太子太保衔,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 13、捻军啸聚江淮,朝野上下惊慌。
  • 14、韩奇峰率蓝旗捻军镇守正阳关。
  • 15、捻军则士气高昂,勇猛冲杀,与湘军展开白刃格斗。
  • 16、捻军蓝旗总旗主。
  • 17、同治七年初秋,捻军西路军被李鸿章、左宗棠部刘铭传、刘揆一率军围堵在山东青州荏平西南的徒骇河畔,西路军残众大半身死,只有梁王张宗禹下落不明。
  • 18、捻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嘉庆的负担加重。
  • 19、参与北方农民起义捻军,受阉为太监,潜伏宫内,以策内应。
  • 20、捻军是晚清咸同时朞活跃在黄淮地区的一支武装力量,对清朝政府形成极大威胁。
捻军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