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摇唇鼓舌
yáochúnshé

摇唇鼓舌



词语解释

摇唇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 ]

1.指卖弄口才,进行游说或煽动

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庄子·盗跖》

flag one's tops and beat one's tongue; wag one's tongue and speak ill of sb.at his back;


引证解释

1.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

亦作“摇唇鼓舌”。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梁兄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

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 《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

章炳麟 《文学总略》:“战国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


国语辞典

1.鼓动嘴唇与舌头。比喻搬弄是非。也作“鼓舌摇唇”、“鼓唇摇舌”、“摇吻鼓舌”

《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二折》:“听不上摇唇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难同爵。”


网络解释

1.摇唇鼓舌

摇唇鼓舌,读音是yáo chún gǔ shé,汉语成语,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泛指卖弄口才。出自《庄子·盗跖》。


英语翻译 engage in loose talk

法语翻译 avoir la langue bien pendue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摇唇鼓舌造句

  • 1、大伙别听他的摇唇鼓舌,胡说八道,乡政府马上来人解决我们两个村的土地纠纷问题。
  • 2、我正在这里教授进兵的方略,你竟然胆敢摇唇鼓舌,蛊惑军心!
  • 3、他到处摇唇鼓舌,说得人家晕头转向,以骗取信任。
  • 4、这老家伙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是个阴险奸诈的假圣人。
  • 5、欺软怕硬,只会摇唇鼓舌,我看你的本事也只配用来欺负弱小!
  • 6、而今天晚上,达维却也只能像一个蠢货那样摇唇鼓舌,和另一个蠢货大公攻讦成一片。
  • 7、整天东游西逛、摇唇鼓舌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 8、这年头,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着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 9、再说,这钱钞兼行,轻重不论,何者为母钱,何者为子钱?有些人不懂得财政,只知道摇唇鼓舌,取媚圣上和大臣们,这怎么能行啊!
  • 10、一天上午,这里来了个衣冠楚楚、摇唇鼓舌的文物贩子,把当地百姓的心给提。
  • 11、这三种人中前两种身居高位,深得慈禧宠信,后者人数众多,且善于摇唇鼓舌
  • 12、翰林院的官儿,都是学者型的,惯于摇唇鼓舌,舞文弄墨,创造点儿新名词儿什么的。
  • 13、他们摇唇鼓舌,云天雾地,骗得来就骗,骗不来就走,给党和政府造成很坏的政治影响,也给基层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 14、当然塑造形象同样很重要,既然要选择负面,那这个人物就必须具备很多的负面因素,就比如摇唇鼓舌,见风使舵,出尔反尔,趋炎附势,欺下媚上
  • 15、你只有觍着脸,摇唇鼓舌,甚至卖弄风情,目的只有一个:多占点便宜。
  • 16、那些看似庸庸碌碌的小人,虽无一技之长,却能凭着八面玲珑、摇唇鼓舌而飞黄腾达、左右逢源。
  • 17、有些摇唇鼓舌的文人说他们是苍蝇附骥尾而至千里,简直是不顾事实的谄媚主上。
  • 18、汝童子有何知识,敢在此摇唇鼓舌
  • 19、不识相的留梦炎仍然摇唇鼓舌,聒噪不已。
  • 20、前往结洞摇唇鼓舌,挑拨离间,黄守陵渐疏侬智高。
摇唇鼓舌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