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地震
zhèn

地震


拼音 dì zhèn

港台 地面震動,微震,微地動
简拼 DZ


词语解释

地震[ dì zhèn ]

1.地球局部的震动或颤动,伴有造山运动或其他地壳运动

earthquake; seism; quake;


引证解释

1.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急剧变化和地面的震动。古又称地动。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纪年》 帝乙 三年。 《春秋》 文公 九年, 襄公 十六年, 昭公 十九年、二十三年, 哀公 三年以及其他古代文献都有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载

《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元帝大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

毛志成 《啊,黄河长江的子孙》诗:“伟大的中华儿女呵,第一个测出了神秘的地震。”

2.比喻社会变动或引起震动的事件

《人民日报》1965.4.18:“新老殖民主义的脚下,到处发生地震。”


国语辞典

1.由地球内部的变动所引起的地壳震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丙辰,京师地震。”

“地震时,要尽速逃往空地,或躲到墙角、桌下。”

地动


网络解释

1.地震 (自然现象)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2.地震 (词语概念)

地震,指地球局部的震动或颤动,伴有造山运动或其他地壳运动。语出《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英语翻译 earthquake

法语翻译 tremblement de terre

德语翻译 Erdbeben (S, Geol)​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地光闪,大地动,鸡鸭飞,猫狗闹,房屋倒塌地裂缝,唏哩哗啦唿隆隆。(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地震
解析: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造句

  • 1、大地震之后,许多人摩顶放踵为灾区复建而奔走。
  • 2、这次地震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伤亡。
  • 3、在地震来临、天摇地动之际,人只能听天由命。
  • 4、一场大地震让许多人从富有变成一贫如洗。
  • 5、由于那场大地震,许多小孩都变成孤苦伶仃的孤儿。
  • 6、看到地震后灾区土崩瓦解的镜头,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 7、地震过后,人们望着安然无恙的家园,感到欣喜万分。
  • 8、大家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吓得目瞪口呆。
  • 9、九一一大地震造成的损失,可谓空前绝后。
  • 10、一场大地震把这一带的建筑物震得东倒西歪,危如累卵。
  • 11、九二一大地震发生时,国军部队在各个灾区间疲于奔命,援救无数生命,因而获得了民众的爱戴。
  • 12、时到今日,当提到集集大地震时,人们仍不免谈虎色变,心有余悸。
  • 13、九二一大地震后,许多灾民落入家徒四壁的困境,急待社会各界救助。
  • 14、突然发生地震,天摇地动的,每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
  • 15、经过大地震,山上土石严重松动,情况岌岌可危。
  • 16、地震一来,大家脸色都变了。你也别笑别人是吴牛喘月,其实你也差不多!
  • 17、这次造成死伤无数的大地震虽然是天灾,但政府也该反求诸己,务朞加强日后防灾体系的健全,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18、经过这场大地震,整个山区可说是天翻地覆,面目全非。
  • 19、更大的地震又将发生的谣传,甚嚣尘土,风声鹤唳,让饱受惊慌的灾民更加不安。
  • 20、自从上次大地震后,许多人只要一感觉地在摇,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不得了。
地震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