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桑皮纸
sāngzhǐ

桑皮纸



简拼 SPZ

词语解释

桑皮纸[ sāng pí zhǐ ]

1.用桑树皮为原料制造的纸


引证解释

1.用桑树皮为原料制造的纸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又扶桑国出芨皮纸,今中国惟有桑皮纸。”

《儒林外史》第五回:“两个人才扳过来,枣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纸包着;打开看时,共五百两银子。”

《老残游记》第七回:“起来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升了一个大火盆,又叫买了几张桑皮纸,把那破窗户糊了。”

碧野 《盐湖之夜》:“桌上放着一册语文课本和几张用铅笔细心地抄满课文的桑皮纸。”


国语辞典

1.用桑树皮造的纸。质颇坚韧

《儒林外史·第五回》:“一封一封,桑皮纸包著。”


网络解释

1.桑皮纸

桑皮纸呈淡黄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可见明显的纤维结构,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以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表美观,手感好。桑皮纸古时一直用于高档书画、高级装裱用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 桑皮纸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为高档书画用纸,三、四等薄而软。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

千年桑皮纸漫长的辉煌岁月 桑皮纸确切记载的年代是唐朝。据资料记载,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在和田城北一百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 宋朝的顾文荐所作的《负暄杂录》中这样记载:又扶桑国出芨皮纸,今中国惟有桑皮纸。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桑皮纸制作技术又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地区。到明清时期,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出自西域的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 在古代,桑皮纸作普通纸外,还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扇子等。上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货币。 1950年,桑皮纸退出印刷和书写用纸行列,从那时起,高档桑皮纸渐渐绝迹。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桑皮纸终于退出人们日常生活。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桑皮纸造句

  • 1、几声撕碎桑皮纸的响声过后,扑在最前头的十几只恶鬼已经通统被凌厉的剑光切割成了碎片。
  • 2、它的形制基本仿照元钞,花纹结构、款式格局都差不多,桑皮纸印刷。
  • 3、拿着桑皮纸到最近的古董店,鉴定结果,是做旧的,而且……假如没看错的话,就是这家店的货,上午刚卖出去……
  • 4、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摄制成专题片。
  • 5、元朝末年,纸钞的数量失去控制飞速增长,桑皮纸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便改成采用更容易得到的榆皮纸。
  • 6、朱时陆看着手里的两张桑皮纸有点不明所以,虽然朱时陆穿越来此时间也不短了,朝廷发行的各种宝钞他可是都见过,但是似此模样的宝钞,他还就真没有见过。
  • 7、以桑皮纸一张,宽约一尺见方,摊平。
  • 8、练习十年后,沙子上的桑皮纸全部去掉,身负113斤铁砂子,在沙道上行走自如,无脚印,此时轻功也就算练成了。
  • 9、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斑斓的衣衫。
  • 10、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 11、不时会有一些买药的人走进店里,何爷爷麻利地接过药方,扫了一眼,就从背后上百个小抽屉里准确地找出六七味药,用那把油光蹭亮的黄铜小秤一称,再迅速地把几味药放到一张桑皮纸上,用麻绳捆好递给顾客。
  • 12、它的扇面采用临安于潜桑皮纸,诸暨柿漆,福建建煤,经过大小86道工序精制而成。
  • 13、小猴子快去拿桑皮纸把门窗的缝隙糊上,莫叫冷风侵了驸马爷爷的身子。
  • 14、这风雷堡虽然穷破,垒的屋子却还不少,这间房子也不是很大,墙壁却用桑皮纸裱糊得干净爽眼,炕也是按北方人的习俗烧了火炕,躺上去暖融融的。
  • 15、早朞皮影戏幕布是用桑皮纸制成的。
  • 16、松瓒萨多接过回执看过,小心收于怀中后,更伸手掏出另一张桑皮纸道:“大王有言,若是崔大人手中银钱不足,可以纸上所列之物等价抵充,此事宜愈早愈好”。
  • 17、每逢元宵灯节,妇女头上还插着雪柳、玉梅、闹娥、蝉、蜂、蝶、灯毪儿等等,这些饰物都是用丝织物或桑皮纸制成的手工艺品,是元宵赏灯应景之物。
  • 18、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 19、雪上加霜的是,桑皮纸的市场也丧失殆尽。
  • 20、妈妈手里摇着一把桑皮纸的大折扇。
桑皮纸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