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松鼠
sōngshǔ

松鼠


拼音 sōng shǔ

简拼 SS
五笔 SWVN

词语解释

松鼠[ sōng shǔ ]

1.又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著名毛皮兽。体形细长。耳端有黑色簇毛,尾毛长而蓬松。在树上筑巢,嗜食松子、榛子等,也食昆虫和鸟卵。秋季有贮藏食物的习性。中国东北、华北都有分布


引证解释

1.哺乳动物的一属。外形略像鼠,尾巴蓬松而特别长大,生活在松林中

宋 林逋 《湖山小隐》诗:“昼巖松鼠静,春堑竹鷄深。”

杨朔 《印度情思》:“你到清真寺或者是名胜古迹去游玩,小松鼠会追着你跑,你站住,小松鼠便坐起来,用两只前爪拈着胡子,歪着头,还朝你挤眉弄眼呢。”


国语辞典

1.动物名。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形似鼠而大,毛黑褐色,尾巴长大而蓬松,密生长毛,眼大,门牙尖锐,性活泼机灵,行动敏捷,常栖树上,食果实等


网络解释

1.松鼠 (啮齿目松鼠科松鼠属动物的统称)

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英语翻译 squirrel

法语翻译 écureuil

德语翻译 Eichhörnchen ( lat. Sciurus vulgaris )​ (S, Bio)​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大大眼睛小宝贝,夏季红毛它最美;小小家伙摘果胚,常拿尾巴当棉被。(打一动物)
谜底:松鼠
解析: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

谜面:像鼠却又尾巴大,家里从来没有它,山上安家它喜欢,爬山上树本领大。(打一动物)
谜底:松鼠
解析: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身体细长,被柔软的密长毛反衬显得特别小。松鼠的嗅觉极为发达,它能准确无误地辨别松籽果仁的空实,凡是松塔尖上被松鼠放弃的种子都无种仁,虽然这种种子的外壳没有被咬开,松鼠还是一嗅便知。

谜面: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打一动物)
谜底:松鼠
解析: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身体细长,被柔软的密长毛反衬显得特别小。松鼠的嗅觉极为发达,它能准确无误地辨别松籽果仁的空实,凡是松塔尖上被松鼠放弃的种子都无种仁,虽然这种种子的外壳没有被咬开,松鼠还是一嗅便知。

谜面: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
谜底:松鼠
解析: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身体细长,被柔软的密长毛反衬显得特别小。松鼠的嗅觉极为发达,它能准确无误地辨别松籽果仁的空实,凡是松塔尖上被松鼠放弃的种子都无种仁,虽然这种种子的外壳没有被咬开,松鼠还是一嗅便知。

谜面:形状像耗子,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
谜底:松鼠
解析: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身体细长,被柔软的密长毛反衬显得特别小。松鼠的嗅觉极为发达,它能准确无误地辨别松籽果仁的空实,凡是松塔尖上被松鼠放弃的种子都无种仁,虽然这种种子的外壳没有被咬开,松鼠还是一嗅便知。

松鼠造句

  • 1、小松鼠在树上窜来窜去,行动非常敏捷。
  • 2、这小松鼠的滑翔本领更是绝活,甩开大尾巴,一纵身就能腾空跃过好几米远,在树冠上飘来飘去,特别逗人喜欢。
  • 3、他的脸盘不大,瘦削而有雀斑,下巴尖尖的,像松鼠一样。
  • 4、秋天到了,小松鼠开始急忙搜寻过冬的粮食。
  • 5、小松鼠很机灵,听到一点动静就爬到树上去了。
  • 6、松鼠一会儿在树枝上表演杂技,一会儿又高空走树枝。
  • 7、小松鼠千方百计的储备冬粮。
  • 8、小松鼠收集了许多松果准备过冬。
  • 9、小树是森林的儿子,阳光是保姆,溪流是乳汁小鸟、松鼠是玩伴。
  • 10、一只小松鼠,引起了全班同学的骚动。
  • 11、松鼠的本质属性是在夜间觅食。
  • 12、小松鼠扭着身子,抱着板栗,走向了自己的小窝。
  • 13、寒冬到了,冷得松鼠没了踪影,冷得小鸟飞回了南方,冷得大熊也回到自己的窝睡觉。
  • 14、松鼠用它那蓬松的大尾巴当被子盖,温暖而又舒适。
  • 15、松鼠像个灵敏的孩子,跳着舞,出来了。
  • 16、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 17、松鼠和蚂蚁的巢穴分别建在树上和地下。
  • 18、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活脱脱像个小松鼠
  • 19、松鼠在树上吱吱的叫着,像是在春天的来到唱着颂歌。
  • 20、松鼠把松果埋在土里。
松鼠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