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膏泽
gāo

膏泽


拼音 gāo zé

简拼 GZ
五笔 YPIC


词语解释

膏泽[ gāo zé ]

1.滋润土壤的雨水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曹植《赠徐干》

timely rainfall;

2.比喻恩惠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kindness;


引证解释

1.滋润作物的雨水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甘雨膏泽,嘉生所以繁荣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

唐 韦应物 《观田家》诗:“飢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然皆洑流内达,膏泽傍通,水利之中,最为永便。”

2.比喻恩惠

《孟子·离娄下》:“諫行言听,膏泽下於民。”

焦循 正义:“为臣之时,諫行言从,德泽加民。”

汉 班固 《西都赋》:“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於民。”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沐浴膏泽,解脱尘劳,实惟斯人之赐,於是尊仰而崇拜之。”

3.犹言民脂民膏

《国语·晋语九》:“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唐 陆贽 《答宰臣请复御膳表》:“凋户疲甿,膏泽已竭。”

4.比喻物的精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然其咀嚼英华,厌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是故一介之士,屏人独处,仰而思,俯而书,无论富贵酣养者,不足与其旨甘,分其膏泽。”

5.润发用的油脂

明 刘基 《喜迁莺·梅花》词:“膏泽无加,铅华不御,应与素娥争丽。”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如置膏泽於冶火之中,如置胶革於淫雨之中,岂有幸哉。”

6.滋润

《国语·晋语四》:“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廕膏泽之,使能成嘉穀,荐在宗庙,君之力也。”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田穀将死,而神膏泽之;百姓无所告,而神恤之。”


国语辞典

1.恩惠

《孟子·离娄下》:“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

恩惠 恩泽

2.用脂膏润泽。常比喻及时雨

《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网络解释

1.膏泽

膏泽,汉语词汇。

拼音:gāo zé

释义:民脂民膏;精华等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膏泽造句

  • 1、筑兰馨之室,施膏泽之所,营谐和之道,笔会、雅集、展览、讲座,媒体当率先导引,竭诚宣扬本土名家里手,以滋播美,繁荣甘肃文艺。
  • 2、徽商之善得“地利”还表现在“膏泽”他乡上,对于公益事业,徽商倾注了巨大的热情,经商一地,造福一方。
  • 3、这很像初写文章者,撷浮华,采膏泽,刻辞镂意,没有使人联想回味的余地。
  • 4、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 5、乃考制度,立军法,下膏泽,兴水利。
  • 6、后来,德保等人又在大塘街口为王健寒立了座百岁坊,两广总督李瑚又为他写出了“三朝膏泽培多士,百岁耆英际太平”的诗句。
  • 7、“迎闯王,不纳粮”这一口号,说明李自成是膏泽斯民的。
  • 8、如有名臣之誉的张居正,穿衣“必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以致在当时大夫中形成一种“侈饰相尚”的风气。
  • 9、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值此己巳季春孟夏之际,望我神州大地,祁祁甘雨,膏泽流盈,紫气氤氲,祥风惠畅。
  • 10、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 11、无如雨露虽是宏施,膏泽总难遍及,重门寂寂,夜漏迟迟,听隔院之笙歌,恼人情绪,看陌头之杨柳,倍触愁肠。
  • 12、神功于国,膏泽于民。
  • 13、雷雨垂膏泽,金钱赠下人。
  • 14、我欲登云祈室决,遍地膏泽满周田。
  • 15、自国初已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
  • 16、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 17、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
  • 18、归来三径脱尘鞿,两拜除书下玉墀。圣泽云天何心报,臣心铁石未全衰。马蹄已负驱车原,鸿羽难胜渐陆仪。原把一犁祝膏泽,康衢击壤乐清时。
  • 19、莲花山系,纳群峰惠风,汲千河膏泽,孕育汕头。天赐玉带,地设花园,夏无酷暑,冬有阵暖。歌曰:造化之境兮世外桃源,霞彩飘逸兮物华天宝,华夏之子兮意气风发,自强不息兮百业欣兴,儒风雅集兮嘉惠千秋!
  • 20、功德着于祖宗,膏泽洽于黎庶。
膏泽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