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反语
fǎn

反语


拼音 fǎn yǔ

简拼 FY

词语解释

反语[ fǎn yǔ ]

1.反话


引证解释

1.即反切。详“反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孙叔然(孙炎)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於魏世,此事大行。”

2.修辞格之一。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宣和中有反语云:‘寇莱公之知人则哲,王子明之将顺其美,包孝肃之饮人以和,王介甫之不言所利。’此皆贤者之过,人皆得而见之者也。”

按,上述四句都是取成语而反用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稗事数则》:“成王性滑稽,遇事喜作反语。自言直枢庭时,尝召见,上适閲明参政亮捷报,命王閲之。王习为常,奏此战惜未获渠首,使张汉潮得擒明亮,始为佳事。上正色曰:‘若是则不佳矣!’王始省悟,免冠叩谢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

3.魏 晋 南北朝 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参见“反切”

《南史·刘悛传》:“悛本名忱,宋明帝多忌,反语‘刘忱’为‘临讎’,改名悛。”

按,刘忱反切为临;忱刘反切为雠。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六朝多以反语作谶》:“《梁书》武帝创同泰寺,后又创大通门以对寺之南,取反语以协同泰也。”


国语辞典

1.修辞学上指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嘲弄讽刺


网络解释

1.反语 (汉语词语、修辞手法)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辞表和辞里的极端偏离,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英语翻译 iron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反语造句

  • 1、正话反说,褒贬错位,能产生极佳的表达效果,这是“反语法”。
  • 2、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相邻易混辞格,如拈连和仿拟、移就和拟人、婉曲和讳饰、易色和反语等,进行了逐一鉴别分析。
  • 3、事实上,反语与隐喻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 4、在反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人的反向思维能力和人的联想能力,特别是对比联想能力分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5、摘要反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
  • 6、她善于运用似非而是的隽语和反语
  • 7、修辞格中的反语分类“正话反说”与“反话正说”,其理论上的定义跟人们言语中的理解存在着差异。
  • 8、而事实上,反语与隐喻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 9、转义主要分为四种: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语
  • 10、然而人们对反语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反语运用的实际情况。
  • 11、结拍作反语,讥刺现实,入木三分。
  • 12、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
  • 13、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
  • 14、他以漫画的夸张塑造了想不足六寸的小心,身高如塔的巨人野胡等怪异的人物形象,又巧妙的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这种手法反而能使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本意。
  • 15、以反语的讽刺了两个强盗对中国的严重破坏,英法联军侵略了中国的圆明园,在中国,是不可原谅的。
  • 16、夸张离不开写实,就好似牙齿离不开嘴巴,把反寻常,不合理,便可爱,甚可鄙但又不以为奇的人事物进行绘真,给文篇徒添异彩。反语表达强震的感情,振激了愤恨和恼怒,彻底揭发了掩饰下的丑陋。
  • 17、简评:原来是我们雪儿啊,还记得陈老师我啦!呵呵本文,立意为欲扬先抑,反语风格。
  • 18、对于一个阅览博才的高中生来说,明白不过,这是反语!可朱茶还偏不怕,嘴角弧度完全要贴到鼻子上去了,弄的值日老师尴尬不已,只好大吼一声,回宿舍!夏七偷偷摸摸的递给老师一包零食,跟可怕的是,老师竟然乐呵呵的走开了!四人又鬼鬼祟祟回宿舍。
  • 19、师傅白眉长老交给他两大任务,一是学习武功,并控制好体内的神龙,夺取天赐神珠消灭反语文星人;二是保护灵狐和苍狼,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并最终获得语文星辉,抗击反语文星人的故事。
  • 20、故事中弟弟弟、小草莓与肥仔穿越到了西游记中,跟随着唐僧经历重重困难,解开谜题、识破错别字与错读、组成语等,最后到灵山取得真经,回到语文王国挫败了反语文星人的阴谋,最后返回现实世界。
反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