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右衽
yòurèn

右衽


拼音 yòu rèn

简拼 YR

词语解释

右衽[ yòu rèn ]

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

2.泛指衣襟


引证解释

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

《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

颜师古 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论语·宪问》“被髮左衽” 清 刘宝楠 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2.泛指衣襟

汉 严忌 《哀时命》:“右衽拂於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网络解释

1.右衽

右衽(yòu rèn)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称为左衽。所以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得沦为蛮夷那样,穿着左衽的衣服,披散着头发。另外,左衽也被用来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画和绘画先人的画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

右衽并非汉字文化圈独有,一些非汉字文化圈的民族,例如藏人、蒙古人、不丹人,在历史上以至流传至今的传统服装亦有交领右衽。例如现任不丹国王穿著传统服饰会见公众照片中见到其服装为交领右衽。而如今流传之成吉思汗及以後各元代皇帝画像,其衣著打扮为传统服饰,但皆为交领右衽。而在西亚蒙古人建立的伊儿汗国,丞相拉施德主编的《史集》中插图,显著反映当时蒙古人都是交领右衽的。


英语翻译 Right sid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右衽造句

  • 1、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 2、力士身着右衽褐衣,短裤,跣足。
  • 3、男女上衣均作右衽或对襟,没有衣领。
  • 4、描述: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
  • 5、圆立领,大襟右衽,平袖,直身式袍。
  • 6、圆立领,大襟右衽,窄平袖,不开裾。
  • 7、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 8、王朝不断变迁更迭,唯有汉服代代相传,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印记,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这件有着交领、右衽、系带的衣裳,曾一度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引得周边的日、韩、越南、不丹等国的借鉴与学习。
  • 9、汉服主要分为:曲裾、襦裙、祅群等服饰;主要特征是:衣领有交领,圆领,对襟直领,衣襟为右衽,隐结系带。
  • 10、时代正前进着,现在有人认为,哪条衽压肉都行,但在古人看来,你不穿右衽汉服,你就是个卖国贼了。
  • 11、而妇女外衣都为黑色布纽扣右衽衣、衣领、袖口和裤脚边皆乡花草图案,姑娘和女孩子则喜欢戴绣花无顶喜鹊帽。
  • 12、上身穿大领衣,衣长盖臂,右衽,腰束宽带,下身外着裙,过膝,胫扎裹腿,足穿翘尖鞋。
  • 13、上身穿大领衣,衣长益臂,右衽,腰束宽带,下身外着裙,过膝,胫扎裹腿,足穿翘尖鞋。
  • 14、外衣领口展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便于活动,后襟自膝弯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
  • 15、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
  • 16、此衣形制为交领,右衽、长阔袖,左右开裙,暗褶,镶本色料领缘,加白暗花纱护领。
  • 17、男女上衣均为右衽,也有对襟的。
  • 18、圆领,右衽,左右开裾,有织锦、绣、绦三缘,果绿色宁绸地上彩绣折枝牡丹,间以彩蝶飞舞,白缎挽袖上绣彩蝶、花卉,接小挽袖,明艳动人。
  • 19、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 20、但式样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领这种。
右衽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