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方志
fāngzhì

方志


拼音 fāng zhì
注音 ㄈㄤ ㄓˋ

简拼 FZ

词语解释

方志[ fāng zhì ]

1.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制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local chronicles; local records;


引证解释

1.见“方志”

2.亦作“方誌”。记录四方风俗、物产、舆地以及故事传说等的簿册

《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詔观事。”

郑玄 注:“説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

《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

《文选·左思<吴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张铣 注:“方志谓四方物土所记録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余以永平中,蒙除鲁阳太守,会上臺下列山川图,以方誌参差,遂令寻其源流。”

3.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丰富,为研究历史,特别是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全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我国历代方志八千二百馀种,每种注明卷数、版本、纂修者及藏书单位,可参阅


国语辞典

1.记载一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产物、史迹跟人文的书。也作“地方志”

《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网络解释

1.方志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

方志就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英语翻译 local chronicles, district record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方志造句

  • 1、方志敏在狱中大义凛然,至死不屈。
  • 2、方志敏烈士对党赤胆忠心。
  • 3、方志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 4、方志敏气冲霄汉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激励我。
  • 5、当十几辆卡车敌人荷枪实弹押着方志敏开来的时候,怒不可遏的弋阳人民……决心,要把方志敏抢回来。
  • 6、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
  • 7、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方志敏同志始终不屈,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8、方志敏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 9、方志敏同志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
  • 10、方志敏拒绝了敌人高官厚禄的收买,表现出革命者富贵不能淫的品德。
  • 11、借此时机,“北京地理”栏目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支持和帮助下,将进行一次京郊方言的调查,以语言地理学的方式为北京声音写影、存档。
  • 12、男儿自有四方志,离别岂能动刚肠;功名未遂身先死,白眼青青频举觞。
  • 13、方志敏同志对革命赤胆忠心。
  • 14、山志是地方志中专志的一种,编纂历史源远流长。
  • 15、就这样成百车地把珍贵的地方文献如方志、年鉴、文史资料、党史资料、统计数据、家谱、碑贴、民间故事集、民歌集等,运送到我的通志馆。
  • 16、本书分别介绍了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公文档案、书札、日记、回忆录、笔记、诗歌、传记、报刊,并评论它们的价值,兼及纪传史、年谱、方志及典章制度。
  • 17、道教宫观山志是道教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道教史、方志史乃至文化史的宝贵材料。
  • 18、天下大乱,刘表坐领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
  • 19、以前,一起同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拿奖状,一起有梦想。如今,你就要穿戎装,抱枪保家乡,心怀四方志,为国争荣光。我衷心的祝福你:坚强、坚强再坚强,争光、争光、再争光。
  • 20、正史与方志记载历历在目,岂可张冠李戴,混为一谈呢!正是由于历史知识贫乏,造成了当今五省七家争抢二乔故里的闹剧发生。
方志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