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肃慎
shèn

肃慎


拼音 sù shèn

简拼 SS

词语解释

肃慎[ sù shèn ]

1.亦作“肃眘”

2.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周武王、成王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汉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


引证解释

1.亦作“肃眘”。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暘谷为界。”

《汉书·武帝纪》:“海外肃眘,北发渠搜,氐羌徠服。”

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成王既伐东夷,肃眘来贺。’即谓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殷邦,爰致氐羌之享;丕单武烈,聿来肃慎之庭。”


国语辞典

1.古代东北边疆的民族。参见“女真”条


网络解释

1.肃慎

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

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见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

史书记载,战国以后,只见挹娄而不见肃慎,直至三国、两晋时,肃慎之名又重新出现。史学家有不同看法﹕一说当时肃慎为挹娄所阻隔,不得来朝,其名遂隐﹔一说挹娄即肃慎之改称,故两名互见,非于挹娄之外,又别有一肃慎。而南北朝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辽金元明时的女真,史家多认为是属于肃慎系统的中国古代民族,与肃慎有密切的洲源关系。

肃慎分布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黑龙江流域出土的魏国平周布和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发现的肃慎典型器物 “石砮”,以及在上述肃慎人分布区内,普遍发现鼎、鬲等器物,都表明肃慎人与中原地区很早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和联系。

(概述图片来源


英语翻译 ancient ethnic group of northeast frontier of China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肃慎造句

  • 1、后汉末中原势力进入东北的结果,导致发现了使用“楛矢石砮”的挹娄,从而视其为肃慎
  • 2、双阳地处长白山哈达岭余脉,水泽丰沛,林木葱茂,两千五百年前满族的先祖古肃慎族人就曾在此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创造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 3、肃慎的工作态度使他在职场上获得了很多的赞誉。
  • 4、他的举止肃慎,给人一种严谨的感觉。
  • 5、他的态度肃慎而庄重,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 6、在重大场合他总是穿着肃慎的正装,显得庄重而得体。
  • 7、肃慎的表情透露出他内心的坚定和决心。
  • 8、肃慎人用渔网和渔叉将鱼捕来,剖去鱼皮,分成小块,沾盐而食。
  • 9、他对待工作非常肃慎,从不敢有任何马虎的地方。
  • 10、他的态度一向肃慎,从不敢有丝毫大意。
  • 11、肃慎的面容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沉稳和自信。
  • 12、这个人说话严肃肃慎,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 13、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朞,随着中原王朝与东北关系的密切,魏晋史家以“楛矢石砮”为依据,断定古肃慎位于东北的北部。
  • 14、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 15、肃慎与汉语肃爽的读音相近。
  • 16、这个项目的执行要求非常肃慎,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
  • 17、历史上,太多的民族,匈奴、东胡、鲜卑、乌桓、肃慎、柔然、契丹、党项等这些看起遥远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消逝了,然而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深深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
肃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